四川凉山彝族肥胖与高血压关系20年趋势研究:1996--2015

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
  上个世纪90年代,四川凉山彝族高血压患病率为全国最低,且彝族农民血压水平不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在快速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社会背景下,凉山彝族作为我国典型贫困人口,其高血压患病状况及流行趋势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
  1.系统探讨凉山彝族高血压患病率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2.量化评估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和少肌性超重肥胖等可预防性因素对于高血压患病风险影响的动态变化;
  3.分析比较彝族农民和彝族移民健康状况差异及流行特征,为改进当地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1.本研究基于1996、2007和2015年三次凉山彝族移民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比较彝族农民和彝族移民高血压患病率20年变化趋势。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标准人口,采用直接标化法计算彝族各组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并根据各组高血压标化率年均增长速度,使用几何级数法预测彝族高血压患病率未来发展趋势。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年代高血压影响因素;进一步构建一系列嵌套模型,分析探讨高血压风险年代差异及农民移民差异的背后原因。
  2.根据第一部分研究结果,着重探讨BMI与高血压关系的变化趋势。分析比较BMI各组在三个年代的患病风险;进一步计算BMI与高血压风险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结合非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BMI与血压的非线性关系;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与年代间的相乘模型交互作用,通过计算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RERI)评估相加模型交互作用。利用多因素调整人群归因分值(Partial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PAFp)在人群层面评估超重肥胖对高血压贡献的动态变化。
  3.基于前两部分结果,利用2015年调查数据进一步结合其他身体成分测量指标探讨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彝族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的原因。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为骨骼肌质量(Skeletal Muscle Mass,SMM)与身高(m)2之比,参考亚洲少肌症工作小组和欧洲少肌症小组共识,以20-39岁人群SMI为参照,低于均值1倍标准差时为Ⅰ级少肌症,低于均值2倍标准差时为Ⅱ及少肌症。根据SMI和BMI将人群分为四组(正常组,单纯少肌症组,单纯超重肥胖组和少肌性超重肥胖组),分别比较各组高血压患病风险。分析不同组别人SMI对血压的影响。
  研究结果
  1.1996-2015年,凉山彝族三个年代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分别为7.26%、9.78%和16.04%。彝族农民高血压标化率为4.02%,6.28%和13.09%;彝族移民相应标化率分别为10.12%,15.33%及19.60%。无论男性女性,彝族移民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在三个年代中均高于彝族农民,二者差距逐渐缩小,且男性彝族农民增长速度最快,从1996年的3.65%到2015年的15.90%,增长了3.4倍。年龄对高血压的影响逐渐增强,年龄每升高10岁,高血压风险在三个年代中分别升高67%(95%Confidence Interval, CI:1.38-2.02),69%(95% CI:1.52-1.87)和108%(95%CI:1.92-2.26)。男性移民和女性农民中高血压风险年代间差异是由年龄增长及BMI升高所致;彝族农民与移民间高血压风险差异除年龄和BMI外,教育程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2.三个年代中,彝族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升高,分别从1996年的3.69%和15.14%,上升到2015年的11.56%和26.73%。彝族农民中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影响逐渐增强,OR(Odds Ratio)值从2.31增长到3.02;BMI每增加2kg/m2高血压风险在三个年代中分别增加46%(95% CI:1.25-1.71),54%(95%CI:1.43-1.67)和39%(95%CI:1.31-1.47)。与1996年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在2007年和2015年与年代具有正向相加交互作用。1996-2015年,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多因素调整人群归因分值先上升后趋于平稳,分别为27.66%、33.45%和33.26%。
  3.少肌症显著增加凉山彝族居民高血压风险,与正常SMI相比,Ⅰ级少肌症高血压风险增加41%(95% CI:1.06-1.88),Ⅱ级少肌症高血压风险增加167%(95%CI:1.67-4.23),且在女性中更显著。除性别差异外,45岁以上人群中少肌症也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Ⅱ级少肌症使高血压风险增加1.45倍(95%CI:1.50-3.98)。彝族农民Ⅱ级少肌症患者高血压风险是正常SMI者的3.42倍(95%CI: 1.79-6.43)。利用SMI和BMI将人群分成四组,其中正常BMI组中少肌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 95%CI:1.13-2.79),且少肌性超重肥胖者高血压风险是正常组的6.76倍(95% CI:3.96-11.68)。
  结论
  1.凉山彝族高血压患病率在1996-2015年间呈明显上升趋势,彝族移民高血压患病率普遍高于彝族农民,且二者间差异在逐渐缩小;年龄增长和BMI上升是高血压患病风险年代差异及农民移民差异的主要原因。
  2.过去20年间,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影响先上升后趋于平稳,彝族移民中超重肥胖与年代有正向相加交互作用;除超重肥胖组外,正常体重组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明显,提示其他身体成分指标可能与高血压风险紧密相关。
  3.与正常SMI相比,少肌症显著增加彝族高血压患病风险,且在女性、45岁以上人群及彝族农民中更加显著;正常体重组内,少肌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少肌性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影响,大于少肌症和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单独作用。
其他文献
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大气能见度和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近几年,我国华北平原灰霾天气频发,灰霾形成的原因已是大气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已有的研究工作多集中在气溶胶的化学组成、粒径分布和质量浓度的分析方面,主要探讨了灰霾天气气溶胶的形成机制、物理化学变化和光学性质。目前针对灰霾天气气溶胶的混合状态研究还很缺乏,气溶胶的混合状态分析对于研究气溶胶的来源、形成机制和老化过程有重要意义,是研究华北平原灰霾天气成因
学位
大量的抗生素随畜禽粪便或灌溉水进入农田土壤中,并通过农作物吸收累积进入食物链,从而引发人类健康风险。筛选和培育对污染物具有低吸收累积特性的作物品种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策略。本课题组前期已筛选出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具有高、低累积特性的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L.)品种,分别是油青四九菜心和油绿粗苔菜心,但对其高、低累积差异的
学位
本论文针对湿式氧化法处理HS废气存在的问题,提出并研究吸收剂组成简单、不存在有机物降解、工艺简单、操作条件温和、易用空气氧化再生、可反复多次循环使用的高效脱除HS废气的新方法——Fe(SO)溶液吸收法和铜—铁体系吸收法.脱硫过程无需高温高压、除消耗空气外,无需消耗任何化工原料,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不造成二次污染,HS中的硫以元素硫回收.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易于工业化.本文的第一部分,采用筛板吸收瓶作
学位
目的:  通过转人ApoE4基因和铝暴露联合干预,模拟遗传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联合作用,研究二者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神经元形态和突触结构可塑性的影响,分析二者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同时,通过检测Aβ含量,APP、ApoER2、LRP1、VLDLR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tau磷酸化水平,探讨二者联合作用对认知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  本实验采用3种雄性小鼠,ApoE基因敲除小鼠(KO
背景:尽管临床前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能会改善肺癌的生存结局,但目前关于二甲双胍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报告了争议的结果。由于方法学上的偏倚(例如非死亡时间偏倚的存在)以及在一些研究中缺乏对混杂因素的控制,可能对结果产生严重影响,以致于得出完全错误的结果和结论。此外,目前尚缺乏前瞻性队列研究来探索二甲双胍的服用与肺癌患者生存的关联。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肺癌患者在诊断后,接受二甲双胍治疗与接受二甲双胍
学位
背景:  结直肠癌是威胁生命健康和引发社会疾病负担的重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我国主要癌症中的第三位和第五位,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由于缺乏全国性的结直肠癌筛查,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疾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足50%,而如果在结直肠癌早期就可以得到诊断与及时治疗,生存率可以大大提高到90%左右。因此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国内外学者已尝试建立多种
学位
目的  在中国人群中,综合探究空腹血糖基线水平及变化模式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优化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研究结果为我国恶性肿瘤的病因学研究提供新证据,为人群健康管理和肝癌风险监测提供可量化工具。  材料与方法  1.针对课题开展依托的开滦队列,开展全面的基线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个人健康情况和血液检测信息描述;系统计算队列总体及各部位恶性肿瘤发病率。  2.构建基线空腹
学位
研究目的  为我国女性,特别是中低收入地区女性,乳腺癌诊断及筛查流程优化提供可靠及适用性强的科学证据。具体包括两个目的:  1.在全国多中心临床诊断研究中,评估和比较自动超声(ABUS)和手持超声(HHUS)在乳腺X线摄影(MG)阴性的女性中的临床表现及一致性,以及使用ABUS或HHUS辅助MG进行乳腺癌诊断时的诊断效能。  2.建立全国多中心乳腺癌筛查随访研究,并描述不同技术进行乳腺癌筛查的初步
学位
研究目标  通过将即时筛查和治疗技术(POCT)纳入宫颈癌筛查策略,评估和验证一种经济,省时,安全,有效,可持续的新型宫颈癌即时筛查与管理模式(自我取样HPVDNA检测+热凝治疗),提高我国宫颈癌筛查覆盖率、筛查技术准确性和治疗依从性,改善我国特别是资源匮乏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可利用性和可支付性,促进我国乃至世界医疗资源的公平性,加快全球宫颈癌消除的步伐。  研究内容  1.评估自我取样HP
学位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造成我国乃至全球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近年来,随着CVD预防和诊治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CVD发病、死亡的上升趋势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我国居民CVD发病和死亡率仍呈上升态势。2017年,我国约有438万人死于CVD,占全因死亡总数的40%。除造成过早死亡外,针对CVD患者的管理和治疗也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因此,在一般人群中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