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协调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政府、环保组织以及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在生命周期结束时的处理。因此突破传统的前向型供应链,将产品的回收处理包含在内的闭环供应链逐渐受到立法机构、产业界的重视。在回收政策以及市场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制造商选择将再制造作为其生产策略的一部分。同时因为追逐利润,大量的第三方再制造商也参与到再制造市场中,与制造商形成竞争。复杂的市场竞争,使得在消费者对制造商新、再制造产品以及再制造商的再制造产品具有不同偏好的情形时,政策因素以及制造商的行为因素对市场各部门的影响仍具有不确定性。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通过行为经济学和博弈论的方法,探讨了回收政策以及制造商的公平偏好行为对制造商、再制造商生产决策以及消费者剩余、环境效益、社会福利的影响。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所示:一、在由单一制造商、再制造商构成的竞争市场中,研究在制定制造商应回收处理新产品最低比例的政策时,对制造商、再制造商的生产决策、消费者剩余、环境效益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回收政策趋向严格,降低了制造商新产品产量并提高其价格。同时,提高回收比例可能会降低市场上的再制造产品数量。此外,环境效益与最低回收比例正相关。数值分析表明,当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支付意愿越高,则社会福利越高。通过与回收基金政策进行对比,制定最低回收率对环境效益的提高作用更显著。二、在由单一制造商、再制造商构成的竞争市场之中,研究制造商的公平偏好行为对制造商、再制造商的生产决策、环境效益以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多数情形下,制造商公平偏好行为会降低竞争双方的收益;2、制造商公平偏好系数与新、再制造产品价格负相关;3、一定情形下,制造商公平偏好行为会提高环境效益;4、制造商公平偏好系数与消费者的福利状况正相关。通过数值分析的形式,表明了不同的公平偏好参考体系对竞争双方的收益具有显著的影响。三、在由单一制造商、再制造商构成的竞争市场之中,并且回收政策不变,以及竞争仅存在销售市场时,制造商公平偏好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制造商的公平偏好行为并没有从性质上改变无回收政策时所获得的相关结论。但政策约束的存在,扩大了无回收政策中相对应情形的范围,因此受到制造商公平偏好行为影响区域的大小随政策约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当制造商与再制造商的竞争同时存在销售市场以及回收市场时,分析表明,制造商的新、再制造产品的产量,以及回收市场的竞争强度较高时再制造商的产量与制造商的公平偏好正相关。消费市场上的所有产品价格与制造商公平偏好的强度负相关,当政策约束较小时,回收市场上的收购价格以及环境效益也与制造商公平偏好的强度负相关。同时,消费者剩余与制造商公平偏好的强度正相关。数值分析表明,当政策约束较低时,制造商参与回收市场的竞争是一种有效遏制再制造商的市场竞争策略。此外,再制造商的市场竞争能力与回收市场的竞争强度负相关。最后,回收竞争并不必然导致更低的社会福利,在回收政策要求较高时,较低的回收竞争强度甚至会提高社会福利。在制造商与再制造商的竞争之中,分析回收政策、制造商的公平偏好行为以及存在回收竞争对市场各部门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再制造产品市场的运行状况,从而为企业、立法机构提供更好的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