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类水果,也是我国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类水果。在生产上,施肥是柑橘栽培的关键技术,但是我国柑橘主产区普遍存在施肥量和施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如过度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结构变差、水污染以及柑橘栽培管理不当等不良后果。因此不论是从政策还是农业生产需求方面生产者们都在寻求新的方法,以期在减少化肥施用不合理的同时,转变肥料利用方式和提高化肥利用率。柑橘等少根植物可以通过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共生获取更多养分进而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柑橘与 AMF 这种共生关系,将接种 AMF 与减量施肥相结合,可能有利于改善土壤板结,提高土壤供水供肥能力,因此这项研究对于改善目前柑橘生产中施肥过量问题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以生长了一年的大雅柑/香橙[(Citrus unshiu×C. sinensis)×C. reticulate/C. junos]脱毒苗为试材,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记为:C.e)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记为:F.m)为AMF菌剂,采用接种×施肥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处理:(1)不接种(NAM);(2)接种AMF (C.e);(3)接种AMF(F.m)。每个处理根据施肥量设置3个水平:常规施肥(CK)、减量30%施肥(A)、减量60%施肥(B)。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5株,5次重复,共计225株。主要从柑橘幼苗营养生长、生理代谢、根际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综合分析减量施肥下 AMF 对柑橘幼苗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 三种施肥水平下,柑橘幼苗根系均能与AMF(C.e和F.m)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侵染率与施肥量呈反比。减量30%施肥(A)不会影响柑橘幼苗的生长,但减量60%施肥(B)明显抑制其生长;接种AMF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柑橘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及氮、磷、钾元素的吸收,接种AMF后,减量30%施肥(A)柑橘幼苗生长最好,但减量60%施肥(B)柑橘幼苗接种效应最高,且F.m优于C.e。
2. 三种施肥水平下,柑橘幼苗根系活力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减量 30%施肥(A)不会影响柑橘生理代谢,但减量 60%施肥(B)显著减少了幼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接种AMF(C.e和F.m)显著促进了柑橘幼苗各项生理代谢活动,且这些效应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增强。
3. 未接种(NAM)处理,减量30%施肥(A)不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区系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减量60%施肥(B)显著减少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降低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接种AMF(C.e和F.m)均能显著改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减量 60%施肥(B)土壤各项指标最优,低施肥水平 AMF(C.e 和 F.m)的作用更显著。
4. 柑橘幼苗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三种施肥水平下优势细菌丰度差异显著,减量30%施肥(A)细菌丰度最高;接种AMF后显著增加了土壤富营养型细菌的相对丰度,对细菌群落多样性在数值产生了趋同性影响。子囊菌门是柑橘幼苗根际主要的真菌类群,三种施肥水平下子囊菌门丰度差异不显著,但常规施肥(CK)会导致隶属于该菌门的一些潜在致病真菌比例增加;接种AMF(C.e和F.m)后均能显著降低柑橘根际土壤致病真菌的丰度,促进有益真菌的生长。
本试验以生长了一年的大雅柑/香橙[(Citrus unshiu×C. sinensis)×C. reticulate/C. junos]脱毒苗为试材,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记为:C.e)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记为:F.m)为AMF菌剂,采用接种×施肥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处理:(1)不接种(NAM);(2)接种AMF (C.e);(3)接种AMF(F.m)。每个处理根据施肥量设置3个水平:常规施肥(CK)、减量30%施肥(A)、减量60%施肥(B)。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5株,5次重复,共计225株。主要从柑橘幼苗营养生长、生理代谢、根际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综合分析减量施肥下 AMF 对柑橘幼苗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 三种施肥水平下,柑橘幼苗根系均能与AMF(C.e和F.m)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侵染率与施肥量呈反比。减量30%施肥(A)不会影响柑橘幼苗的生长,但减量60%施肥(B)明显抑制其生长;接种AMF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柑橘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及氮、磷、钾元素的吸收,接种AMF后,减量30%施肥(A)柑橘幼苗生长最好,但减量60%施肥(B)柑橘幼苗接种效应最高,且F.m优于C.e。
2. 三种施肥水平下,柑橘幼苗根系活力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减量 30%施肥(A)不会影响柑橘生理代谢,但减量 60%施肥(B)显著减少了幼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接种AMF(C.e和F.m)显著促进了柑橘幼苗各项生理代谢活动,且这些效应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增强。
3. 未接种(NAM)处理,减量30%施肥(A)不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区系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减量60%施肥(B)显著减少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降低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接种AMF(C.e和F.m)均能显著改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减量 60%施肥(B)土壤各项指标最优,低施肥水平 AMF(C.e 和 F.m)的作用更显著。
4. 柑橘幼苗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三种施肥水平下优势细菌丰度差异显著,减量30%施肥(A)细菌丰度最高;接种AMF后显著增加了土壤富营养型细菌的相对丰度,对细菌群落多样性在数值产生了趋同性影响。子囊菌门是柑橘幼苗根际主要的真菌类群,三种施肥水平下子囊菌门丰度差异不显著,但常规施肥(CK)会导致隶属于该菌门的一些潜在致病真菌比例增加;接种AMF(C.e和F.m)后均能显著降低柑橘根际土壤致病真菌的丰度,促进有益真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