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参数刺激下针刺辅助麻醉对脊柱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麻醉效果的影响,为脊柱手术提供较佳的针刺辅助麻醉方案。
方法:
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2017年09月01日至2018年2月20日)符合纳入标准的脊柱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对照组)、针刺辅助麻醉连续波组(B组)和针刺辅助麻醉疏密波组(C组),共三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B、C两组同时复合针刺辅助麻醉,且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前30min采用2/15Hz疏密波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随后B组采用100Hz连续波刺激,C组采用2/100Hz疏密波刺激直至术毕。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椎板减压时(T2)、术后1小时(T3)四个不同时间点检测血β-内啡肽、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浓度,观察并记录围术期患者生命体征、肌松药起效及恢复时间、麻醉及手术时间、出血及输血情况(包括自体血和异体血)、输液量(包括晶体和胶体)、尿量、麻醉及辅助药用量、苏醒时间(停麻醉药至患者点头应答时间)及拔管时间(停麻醉药至患者气管拔管时间)、有无术中知晓、术后恢复及相关并发症情况。
结果:
剔除术中出血量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50%的两例(对照组和连续波组各1例),术前不愿意继续接受电刺激,要求退出的1例(疏密波组),实际纳入87例,其中对照组29例,连续波组29例,疏密波组29例。三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主要指标:三组患者β-内啡肽、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均从入手术室至椎板减压时逐渐升高,术后1小时稍降低,但仍高于入室值。
β-内啡肽浓度:A、B两组在T1、T2、T3三个时间点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在T2、T3时间点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T1、T2、T3三个时间点A组最高,与B、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2、T3时间点B组较高,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皮质醇浓度:A组在T1、T2、T3三个时间点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在T2、T3时间点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T2、T3时间点C组最低,与A、B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A、B、C三组在T2时间点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T2时间点C组浓度最低,与A、B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3时间点A组最高,与B、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去甲肾上腺素浓度:T2、T3时间点A组最高,与B、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次要指标:三组患者收缩压、NTI值在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切皮开始、减压开始五个时间点与入室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心率在切皮开始、减压开始两个时间点与入室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插管即刻C组收缩压、舒张压最低,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插管后1minC组收缩压、舒张压最低,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心率最慢,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心率较慢,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插管后5minA组收缩压、舒张压最高,与B、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气管拔管时C组心率最慢,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心率较慢,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C组肌松起效时间最短,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起效时间较慢,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TOF值在给予肌松药后60分钟、70分钟、80分钟、90分钟值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给予肌松药后60分钟C组TOF最低,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TOF值较低,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给予肌松药后70分钟C组TOF最低,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给予肌松药后80分钟C组TOF最低,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术中C组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最少、消耗指数(=总量/麻醉时间/体重)最低,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使用总量较少、消耗指数较低,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最多、血管活性药物(乌拉地尔)使用率及异体血输入率最高,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苏醒时间最短,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恢复室阿片类镇痛药(舒芬太尼)使用率最低,与A组、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术后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与B、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头痛头晕发生率最小、住院天数最短,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对脊柱手术患者行针刺辅助麻醉,可以减轻麻醉、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与100Hz连续波相比,2/100Hz疏密波能更大程度上减轻应激反应;同时可以改善患者循环功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异体血的输入;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通过观察不同参数刺激下针刺辅助麻醉对脊柱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麻醉效果的影响,为脊柱手术提供较佳的针刺辅助麻醉方案。
方法:
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2017年09月01日至2018年2月20日)符合纳入标准的脊柱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对照组)、针刺辅助麻醉连续波组(B组)和针刺辅助麻醉疏密波组(C组),共三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B、C两组同时复合针刺辅助麻醉,且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前30min采用2/15Hz疏密波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随后B组采用100Hz连续波刺激,C组采用2/100Hz疏密波刺激直至术毕。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椎板减压时(T2)、术后1小时(T3)四个不同时间点检测血β-内啡肽、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浓度,观察并记录围术期患者生命体征、肌松药起效及恢复时间、麻醉及手术时间、出血及输血情况(包括自体血和异体血)、输液量(包括晶体和胶体)、尿量、麻醉及辅助药用量、苏醒时间(停麻醉药至患者点头应答时间)及拔管时间(停麻醉药至患者气管拔管时间)、有无术中知晓、术后恢复及相关并发症情况。
结果:
剔除术中出血量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50%的两例(对照组和连续波组各1例),术前不愿意继续接受电刺激,要求退出的1例(疏密波组),实际纳入87例,其中对照组29例,连续波组29例,疏密波组29例。三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主要指标:三组患者β-内啡肽、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均从入手术室至椎板减压时逐渐升高,术后1小时稍降低,但仍高于入室值。
β-内啡肽浓度:A、B两组在T1、T2、T3三个时间点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在T2、T3时间点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T1、T2、T3三个时间点A组最高,与B、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2、T3时间点B组较高,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皮质醇浓度:A组在T1、T2、T3三个时间点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在T2、T3时间点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T2、T3时间点C组最低,与A、B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A、B、C三组在T2时间点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T2时间点C组浓度最低,与A、B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3时间点A组最高,与B、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去甲肾上腺素浓度:T2、T3时间点A组最高,与B、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次要指标:三组患者收缩压、NTI值在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切皮开始、减压开始五个时间点与入室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心率在切皮开始、减压开始两个时间点与入室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插管即刻C组收缩压、舒张压最低,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插管后1minC组收缩压、舒张压最低,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心率最慢,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心率较慢,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插管后5minA组收缩压、舒张压最高,与B、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气管拔管时C组心率最慢,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心率较慢,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C组肌松起效时间最短,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起效时间较慢,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TOF值在给予肌松药后60分钟、70分钟、80分钟、90分钟值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给予肌松药后60分钟C组TOF最低,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TOF值较低,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给予肌松药后70分钟C组TOF最低,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给予肌松药后80分钟C组TOF最低,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术中C组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最少、消耗指数(=总量/麻醉时间/体重)最低,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使用总量较少、消耗指数较低,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最多、血管活性药物(乌拉地尔)使用率及异体血输入率最高,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苏醒时间最短,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恢复室阿片类镇痛药(舒芬太尼)使用率最低,与A组、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术后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与B、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头痛头晕发生率最小、住院天数最短,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对脊柱手术患者行针刺辅助麻醉,可以减轻麻醉、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与100Hz连续波相比,2/100Hz疏密波能更大程度上减轻应激反应;同时可以改善患者循环功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异体血的输入;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