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辅助麻醉对脊柱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g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参数刺激下针刺辅助麻醉对脊柱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麻醉效果的影响,为脊柱手术提供较佳的针刺辅助麻醉方案。
  方法:
  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2017年09月01日至2018年2月20日)符合纳入标准的脊柱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对照组)、针刺辅助麻醉连续波组(B组)和针刺辅助麻醉疏密波组(C组),共三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B、C两组同时复合针刺辅助麻醉,且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前30min采用2/15Hz疏密波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随后B组采用100Hz连续波刺激,C组采用2/100Hz疏密波刺激直至术毕。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椎板减压时(T2)、术后1小时(T3)四个不同时间点检测血β-内啡肽、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浓度,观察并记录围术期患者生命体征、肌松药起效及恢复时间、麻醉及手术时间、出血及输血情况(包括自体血和异体血)、输液量(包括晶体和胶体)、尿量、麻醉及辅助药用量、苏醒时间(停麻醉药至患者点头应答时间)及拔管时间(停麻醉药至患者气管拔管时间)、有无术中知晓、术后恢复及相关并发症情况。
  结果:
  剔除术中出血量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50%的两例(对照组和连续波组各1例),术前不愿意继续接受电刺激,要求退出的1例(疏密波组),实际纳入87例,其中对照组29例,连续波组29例,疏密波组29例。三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主要指标:三组患者β-内啡肽、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均从入手术室至椎板减压时逐渐升高,术后1小时稍降低,但仍高于入室值。
  β-内啡肽浓度:A、B两组在T1、T2、T3三个时间点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在T2、T3时间点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T1、T2、T3三个时间点A组最高,与B、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2、T3时间点B组较高,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皮质醇浓度:A组在T1、T2、T3三个时间点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在T2、T3时间点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T2、T3时间点C组最低,与A、B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A、B、C三组在T2时间点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T2时间点C组浓度最低,与A、B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3时间点A组最高,与B、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去甲肾上腺素浓度:T2、T3时间点A组最高,与B、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次要指标:三组患者收缩压、NTI值在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切皮开始、减压开始五个时间点与入室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心率在切皮开始、减压开始两个时间点与入室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插管即刻C组收缩压、舒张压最低,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插管后1minC组收缩压、舒张压最低,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心率最慢,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心率较慢,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插管后5minA组收缩压、舒张压最高,与B、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气管拔管时C组心率最慢,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心率较慢,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C组肌松起效时间最短,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起效时间较慢,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TOF值在给予肌松药后60分钟、70分钟、80分钟、90分钟值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给予肌松药后60分钟C组TOF最低,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TOF值较低,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给予肌松药后70分钟C组TOF最低,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给予肌松药后80分钟C组TOF最低,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术中C组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最少、消耗指数(=总量/麻醉时间/体重)最低,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使用总量较少、消耗指数较低,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最多、血管活性药物(乌拉地尔)使用率及异体血输入率最高,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苏醒时间最短,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恢复室阿片类镇痛药(舒芬太尼)使用率最低,与A组、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术后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与B、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头痛头晕发生率最小、住院天数最短,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对脊柱手术患者行针刺辅助麻醉,可以减轻麻醉、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与100Hz连续波相比,2/100Hz疏密波能更大程度上减轻应激反应;同时可以改善患者循环功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异体血的输入;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我国疾病谱首位。不同类型的肺癌其治疗策略差异非常大,准确诊断尤为关键。目前业内推荐的理切片诊断方法,虽然准确率较高,但耗时长,且取样部位对病理诊断影响较大。临床上,亟需能够对肺癌进行准确诊断分型的生物标志物。近年,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被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L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  膀胱癌(Bladder cancer)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也是世界第九大最常见的肿瘤,近十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对膀胱癌的形成、进展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长度大于200nt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具有高度稳定性,参与调节多种生物学功能。转移相关的肺腺癌转录物-
学位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综合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并在某些情况可能危及他人安全,比如在驾驶途中癫痫发作。大多数患者经长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可获得良好控制,部分患者可以停药,但约有30%癫痫患者虽经正规的、至少两种足量的抗癫痫药物治疗,仍无法有效控制癫痫发作,这部分癫痫被称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癫痫的频繁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可导致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对于正处在神经功能
学位
研究背景:  关节透明软骨是由透明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结缔组织,覆盖在滑膜关节的表面,可吸收震荡,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分泌滑液,对关节起润滑和营养的作用,是滑液关节发挥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由于本身无神经支配,无血管及淋巴循环的固有特点,关节透明软骨的营养来源有限,而且透明软骨细胞长期处于低有丝分裂活性并被包裹在致密的细胞外基质中,迁移能力差,其再生潜能微弱,一旦损伤
学位
研究背景:大量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对婴儿和母亲的营养、免疫、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有极大的益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母乳喂养率不同,发展中国家的早期母乳喂养和持续母乳喂养率较高。了解产妇推迟母乳喂养和早期断奶的原因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儿童健康,减少非母乳喂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索母亲产后开始和持续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  研究目的:1)探索早期母乳喂养和中断母乳喂养的影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  HER2/ErbB2作为EGFR(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在大约20%~30%的乳腺癌中呈阳性表达,且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不良相关。赫赛汀(Herceptin)是靶向HER2抗体药物,常用于HER2阳性型乳腺癌的治疗,但是临床上只有不超过35%的HER2阳性型乳腺癌患者对Herceptin治疗敏感,且这些敏感
学位
背景:  产前超声成像分辨率的增强使得先天性肺发育畸形的产前诊出率增加。考虑到疾病可能导致的感染、出血、癌变等不良结局,手术是目前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胸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已经逐渐在婴幼儿的外科手术中开展起来。单肺通气技术因其能为外科医生提供良好的术野,而在胸科手术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单肺通气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双肺的炎性反应,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预防单
目的:  探讨胃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序列对胃癌临床T分期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对胃癌的精确分期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资料和方法:  ①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初治的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  ②病理T分期参照2016年第8版胃癌T分期标准,将52例胃癌患者分为四组:T1期、T2期、T3期、T4期。所有研究对象于开始治疗前行常规磁共振、DWI及T1WI动态增强扫描(DC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