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的货币政策转为宽松,信贷规模大幅扩张。信贷扩张所带来的后果之一是国有企业的杠杆水平显著提高,严重偏离最优杠杆水平,出现了过度投资和非理性投资行为,经营效率较低。而民营企业由于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难以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导致投资机会丧失,制约民营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鉴于此,分析银行信贷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对研究本身及企业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我国2002-2017年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分别研究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并依据GDP增长率和景气指数CI的变化将样本区间划分为经济上行时期和经济下行时期,分别考察银行信贷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偏离程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在银行信贷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问题上,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对上市公司加快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有显著影响,影响的程度会因所有权性质的不同产生差异:处于融资劣势的民营企业对银行信贷规模变化的敏感性较强,信贷规模增加会使得民营企业更大程度地加快调整速度,国有企业加快调整速度的动机相对较弱。(2)在银行信贷对资本结构偏离程度问题上,通过将样本区间划分为经济上行时期和经济下行时期,研究不同时期两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的差异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上行时期银行信贷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实际资本结构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且对国有企业调整的推动作用更大;经济下行时期银行信贷扩张对民营企业影响不显著,但会显著加大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偏离程度。(3)通过定义资本结构向上偏离程度,进一步研究了经济下行时期,银行信贷对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偏离程度的作用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的增加提高了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使其实际杠杆率水平超过最优杠杆率水平,从而加大了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向上偏离程度。
本文以我国2002-2017年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分别研究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并依据GDP增长率和景气指数CI的变化将样本区间划分为经济上行时期和经济下行时期,分别考察银行信贷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偏离程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在银行信贷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问题上,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对上市公司加快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有显著影响,影响的程度会因所有权性质的不同产生差异:处于融资劣势的民营企业对银行信贷规模变化的敏感性较强,信贷规模增加会使得民营企业更大程度地加快调整速度,国有企业加快调整速度的动机相对较弱。(2)在银行信贷对资本结构偏离程度问题上,通过将样本区间划分为经济上行时期和经济下行时期,研究不同时期两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的差异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上行时期银行信贷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实际资本结构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且对国有企业调整的推动作用更大;经济下行时期银行信贷扩张对民营企业影响不显著,但会显著加大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偏离程度。(3)通过定义资本结构向上偏离程度,进一步研究了经济下行时期,银行信贷对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偏离程度的作用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的增加提高了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使其实际杠杆率水平超过最优杠杆率水平,从而加大了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向上偏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