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的土族婚俗变迁研究--以民和三川地区为例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2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俗本身作为一种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土族婚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不仅反映着土族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更是体现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意识。2006年,以其独具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川地区传统土族婚俗的仪式过程包括提亲、定亲、认亲、要亲、娶亲和回门六个环节。随着土族社会发展,土族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行动方式发生变革,婚俗从内容与形式上也随之变迁。
  三川地区土族婚俗的发展和传承,与其生存的环境密不可分。三川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和社会文化为土族婚俗提供了生存土壤和民俗语境。
  土族婚俗的形成和发展,结合土族先民的迁徙、重组和盛衰的历史演变脉络,发现土族婚俗的文化源头为鲜卑婚俗,逐渐形成与羌融合、与吐蕃共融后的婚姻习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受汉文化和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形成了多元而丰富的土族传统婚俗。
  土族婚俗的仪式过程包括提亲、定亲、认亲、要亲、娶亲和回门六个环节。土族婚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儿女到一定年龄时,父母便开始为其考虑婚嫁,男方家物色到合适的女方家时,便请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双方家庭满意这门婚事后,男方家会选择吉日派媒人前去女方家定亲,商议聘礼;定亲之后,男女双方家庭选择吉日相互认亲,这一天,新“女婿”同父亲和媒人携带一部分聘礼,一同前往女方家拜访,认识女方家的亲戚;之后便是要亲,通常在女方家村庄举行“纳顿”会或农历双日子时,新“女婿”同母亲和媒人拜访女方家,主要希望将婚期尽早确定下来,并将剩余聘礼全部送到,如果女方家同意,男方家接下来开始准备娶亲的事宜;土族娶亲仪式通常要用三天时间,即收客、宴席和贺喜,过程繁荣而隆重;直至第四天,新娘回门仪式结束后,整个土族婚俗的仪式过程圆满结束。
  土族婚俗的变迁,受法律制度、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土族婚俗的各个环节不断地进行着适应性的变迁,既有扬弃又有传承,更与他文化重构,进而影响着民众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意识、审美艺术。在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土族婚俗文化在传统婚姻观念、女性社会地位、生育价值观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人口的变化改变了社会组织关系,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婚俗文化传承的稳定性;经济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制约并决定着土族婚俗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着婚俗的时间结构和物质结构;教育的普及则影响着青年一代的婚姻观念和信仰观念;在文化重构中,土族婚俗文化不仅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多内容折射着土族长期受汉文化和藏文化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仅丰富了婚俗仪式过程的记录方式,也增加了仪式中的互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族民众的生活方式和婚姻、家庭观念。影响变迁的各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综合影响土族婚俗的变迁。
  土族婚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相适应,需要提升土族民众的文化自信和认同、加大传统婚俗的认知和延续、注重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育、以及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字化保护等方面的措施。
其他文献
新制度经济学的提出与发展,为当前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关于制度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文献开始层出不穷。目前相关研究中更多的依然以单边制度质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及采用单一指标来衡量两国制度差异对直接投资的影响。一来现有文章中对制度距离指标的选取以及划分不够详细,二来专门研究制度距离影响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投资的文献比较少。因此,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宏观背景下,随着对沿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渐提升,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然而,基于文化差异视角的服务贸易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结论莫衷一是。因此,深入探讨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对于厘清文化差异影响服务贸易的作用机理和促进服务贸易高效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文化差异影响贸易的相关文献,分别分析了文化差异带来的信息成本和契约成本,解释了文化差异通过贸易成本途径影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中国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随着社保类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大,大中型企业为员工参保已基本常态化。但小微企业受自身效益和市场环境的约束,更多地表现为被动为员工参保缴费,近半数员工甚至没有养老保险。根据2013年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2.3%。调查也显示小微工业企业中农民工
学位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随后受到相关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我国企业“走出去”事业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底,中国对外投资数额首次超过实际利用外资额,标志着一个资本输出的时代已拉开帷幕。伴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国对外投资事业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台阶。同时,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再度现出抬头迹象,而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加快,制造业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全球制造业贸易也逐渐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由于各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特征各不相同,这为各国带来了不同的比较优势,也使得各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各不相同。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提升,贸易强度不断增大,贸易伙伴也日益多元化,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仍然较低。因此,如何通过改善贸易网络特征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学位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不断增长。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同时为金融危机后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不断发展的同时背后隐藏的投资风险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多维角度界定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的范围,而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定量的角度对
学位
以一线城市为首的地方政府开启的“人才抢夺战”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力资本集聚不均匀的现象。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人力资本已然成为提高国家生产率、加快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地方政府一方面通过户籍限制控制人口的流入,而另一方面通过“人才抢夺战”战略加强人才的引入。人力资本在某一特定区域的集聚是否能促进城市的生产发展?人力资本集聚水平较高的城市能否通过经济要素空间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边际报酬递减,单纯依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自2008年以来,以江浙沪皖41个市为主体的泛长三角地区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服务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拉动经济增长,而且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现代服务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是提升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根据库兹涅茨法则和恩格尔定律,生产要素不断向
学位
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当前,面临要素成本上升、核心竞争力缺乏等问题,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得到了学界的重点关注。城市是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集聚经济引致的规模效应和拥挤效应、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综合作用于企业创新发展。在中国城市化和制造业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出口模式一直备受关注。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市场,包括固定成本、运输成本、贸易政策、贸易距离、关税等因素对企业出口模式的影响。在研究企业出口模式时,国内贸易成本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贸易领域,部分学者开始逐渐关注国内贸易成本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这些研究主要围绕贸易成本、出口模式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来展开,这可为研究贸易成本与出口模式之间的关系提供思路和方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