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股市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制度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都有限的散户,既要面对“赚了指数不赚钱”的尴尬局面,又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庄股跳水等情况。该如何进行投资决策呢?受到专家理财和风险分散理念的鼓舞,散户越来越多地选择了基金为投资对象,而我国基金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先后推出了开放式基金、优化指数基金、伞型基金及上市型开放式基金。自从1989年第一只ETF出现后,尤其是1993年美国的第一只ETF—SPDR诞生以来,ETF正式进入资本市场。在短短的十多年的时间里,ETF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ETF往往采取被动的管理方式,以追踪某一指数并拟合这一指数的收益为目标。ETF既可以像封闭式基金那样在交易所买卖,又可以像开放式基金那样进行申购和赎回,从而克服了封闭式基金折价幅度较大和开放式基金流动性相对不足的特点。而且由国外ETF的运作实践可知,ETF比较好地拟合了所追踪指数的收益。 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市场容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市场有效性也有所增强。同时,基金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都为我国ETF的推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上海证监会批准,在2005年2月23日,我国推出内地首只ETF产品—上证50ETF。成立以来,ETF逐渐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关注,而且目前越来越成为热点。在推出后的1年多的时间中,上证50ETF是否很好地跟踪了标的指数—上证50指数,如何进行套利,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通过搜集整理有关数据对50ETF的具体运作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了50ETF上市以来的成交量,折溢价,跟踪误差等,并利用Eviews对50ETF与其所追踪指数—上证50指数作了相关性分析,通过与台湾TTT的运作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50ETF成交市场活跃,折溢价率较小,跟踪误差较小,比较好的拟合了上证50指数,实现了ETF本身的功能,50ETF的推出是比较成功的,可以带动更多的交易所交易基金品种的出现。 本文由五章内容组成: 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总结回顾了国内外研究ETF的文献,对论文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作了概述。 第二章,ETF概述。首先,介绍ETF的内涵,接着介绍了ETF的起源,全球ETF的发展状况,通过数据说明ETF迅速地发展。最后对ETF进行深入介绍,ETF具有指数化的被动管理、透明度高、申购和赎回的是一揽子股票、交易价格和基金净值基本一致、手续费率低等五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