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顶岗支教实习在教师教育改革、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众多高等师范院校主要的实习模式,然而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研究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对高等师范院校顶岗支教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其他高校顶岗支教实习提供参考依据,为统筹城乡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本地资料。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顶岗支教实习;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50-02
顶岗支教实习符合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高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事业新的增长点[1]。据统计仅2008~2009学年,河北、重庆等19个省(直辖市)124所师范院校共有8.5万名师范生到1.6万所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实习支教[2]。长江师范学院2007年开始了顶岗支教实习工作,2009年启动了“教师教育人才创新实验区”建设。经过实践,顶岗支教实习已经成为主要的实习模式,破解了学校教育实习面临的难题,创新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重庆市甚至全国教师教育主体服务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但随着顶岗支教实习工作的深入,也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不解决必将严重影响顶岗支教实习的质量,成为制约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瓶颈。
一、顶岗支教实习面临的困境
1.学生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欠缺。在师范生到区县顶岗之前,学校会组织师范生到涪陵区重点中小学进行为期1个月的“教育见习”和集中培训,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确保顶岗支教实习质量。但是仅靠1个月的集中教育见习与培训,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范生的师范技能提升。学生进入大学后主要依靠专业课、学科教学论等理论课程学习课堂教学,理论性强,缺乏实践练习,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转化为教学理念。
2.教育理论研究与基础教育实际联系不紧密。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着教育理论研究与基础教育实际联系不紧密、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相脱节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高等师范院校在基础教育中的引领作用[3]。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讲授学科教学论课程时没有融入新课标精神,导致学生对中学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整个教学内容体系以及新课标把握不到位;学科教学理论课程没有涉猎小学教材教法的内容,导致学生对小学课堂教学不熟悉,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3.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待加强。在顶岗支教实习中,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务实奉献的精神,学生的德育工作还要加强。虽然我们大部分同学表现良好,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一遇到教学任务重、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就叫苦连天,甚至出现了未请假擅自离岗的现象,缺乏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
4.支教与实习出现矛盾。顶岗支教实习既是实习又是支教,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实习支教中拥有双重身份——实习教师和全职教师[4]。在顶岗支教实习中我们发现学生更多地赋予了全职教师的身份,最大的作用变为分担实习学校教师工作,实习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把理论付诸实践、实习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等主要目标倒变得次要了,这是有违顶岗支教实习的初衷的。表现突出的现象为学生顶岗支教实习专业“不对口”,存在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不一致的现象,如有些学中文的学生在上英语课,学英语学生在上数学课等。因而“实习”与“支教”出现矛盾,是实习支教面临的一大困境。
5.教师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落后,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绝大多数的实习学校没有学习的氛围,师资力量短缺,教师包班上课,很少有业务上的交流,业务活动流于形式。实习学校教师以经验为主,缺乏教育教学理论,且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没有指导教师,实习生只能靠自己“自我成长”,其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相对比较缓慢。
二、解决顶岗支教实习困境的对策
1.加强理论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顶岗支教实习实践探索的同时应注重理论研究,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另外要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城乡基础教育改革。长江师范学院经过实践探索,构建了“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重点中小学—农村中小学”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使教师培养与培训“由学校到学校的单一培养阵地转变为‘政府—高校—农村—城市’多阵地培养,由侧重职前培养转变为‘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由学校居高临下的单向培养转变为‘政府与学校—大学与中学—城市与农村’三维互动的双向培养,由教师教育资源分享独用转变为‘优质资源—薄弱资源’流动共享”的四个转变。
2.加强校地合作,增进与地方基础教育的交流。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开始试行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高等师范院校应加强校地合作,与地方基础教育增进交流,及时了解中小学基础教育现状,对基础教育做深入研究,鼓励学科教学知识和中学教学接轨,以便于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3.加强教育实践,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师教育特点,高等师范院校要强化教育实践,增加实践环节比重,为师范生搭建更广的实践平台,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以利于在今后的教育实习中迅速适应,实现角色转换;另外要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4.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的业务指导。“有效的指导”是实习支教工作成败的关键,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强有力的指导教师队伍则成为保证有效的指导的关键。高等师范院校要加强校内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吸收既有意愿,又有能力的教师参与进来,深入中小学一线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教研、共同指导实习生;同时要充分依托支教学校资源,聘请当地学校业务能力强、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逐渐形成“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师范生”三位一体的共同体。
总之,尽管顶岗支教实习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均可以通过各方的努力而得以解决。实践证明顶岗支教实习独具中国特色,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一种新的和重要的教育实习形式,必将继续发挥其在教师教育改革中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管培俊.在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A]//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与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
[2]教育部工作简报编写组.各地师范院校积极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EB/OL].(2009-11-25)[2010-05-20].http://www.moe.gov.cn
[3]方江振,索磊.师范生实习支教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应对思路——漳州师范学院实习支教的探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32-135.
[4]史成明,曹健.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瓶颈及其突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79-81.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103258)和校级教研教改课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简介:曹长雷(1981-),男,山东省邹城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顶岗支教实习;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50-02
顶岗支教实习符合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高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事业新的增长点[1]。据统计仅2008~2009学年,河北、重庆等19个省(直辖市)124所师范院校共有8.5万名师范生到1.6万所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实习支教[2]。长江师范学院2007年开始了顶岗支教实习工作,2009年启动了“教师教育人才创新实验区”建设。经过实践,顶岗支教实习已经成为主要的实习模式,破解了学校教育实习面临的难题,创新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重庆市甚至全国教师教育主体服务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但随着顶岗支教实习工作的深入,也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不解决必将严重影响顶岗支教实习的质量,成为制约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瓶颈。
一、顶岗支教实习面临的困境
1.学生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欠缺。在师范生到区县顶岗之前,学校会组织师范生到涪陵区重点中小学进行为期1个月的“教育见习”和集中培训,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确保顶岗支教实习质量。但是仅靠1个月的集中教育见习与培训,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范生的师范技能提升。学生进入大学后主要依靠专业课、学科教学论等理论课程学习课堂教学,理论性强,缺乏实践练习,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转化为教学理念。
2.教育理论研究与基础教育实际联系不紧密。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着教育理论研究与基础教育实际联系不紧密、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相脱节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高等师范院校在基础教育中的引领作用[3]。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讲授学科教学论课程时没有融入新课标精神,导致学生对中学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整个教学内容体系以及新课标把握不到位;学科教学理论课程没有涉猎小学教材教法的内容,导致学生对小学课堂教学不熟悉,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3.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待加强。在顶岗支教实习中,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务实奉献的精神,学生的德育工作还要加强。虽然我们大部分同学表现良好,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一遇到教学任务重、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就叫苦连天,甚至出现了未请假擅自离岗的现象,缺乏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
4.支教与实习出现矛盾。顶岗支教实习既是实习又是支教,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实习支教中拥有双重身份——实习教师和全职教师[4]。在顶岗支教实习中我们发现学生更多地赋予了全职教师的身份,最大的作用变为分担实习学校教师工作,实习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把理论付诸实践、实习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等主要目标倒变得次要了,这是有违顶岗支教实习的初衷的。表现突出的现象为学生顶岗支教实习专业“不对口”,存在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不一致的现象,如有些学中文的学生在上英语课,学英语学生在上数学课等。因而“实习”与“支教”出现矛盾,是实习支教面临的一大困境。
5.教师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落后,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绝大多数的实习学校没有学习的氛围,师资力量短缺,教师包班上课,很少有业务上的交流,业务活动流于形式。实习学校教师以经验为主,缺乏教育教学理论,且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没有指导教师,实习生只能靠自己“自我成长”,其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相对比较缓慢。
二、解决顶岗支教实习困境的对策
1.加强理论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顶岗支教实习实践探索的同时应注重理论研究,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另外要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城乡基础教育改革。长江师范学院经过实践探索,构建了“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重点中小学—农村中小学”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使教师培养与培训“由学校到学校的单一培养阵地转变为‘政府—高校—农村—城市’多阵地培养,由侧重职前培养转变为‘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由学校居高临下的单向培养转变为‘政府与学校—大学与中学—城市与农村’三维互动的双向培养,由教师教育资源分享独用转变为‘优质资源—薄弱资源’流动共享”的四个转变。
2.加强校地合作,增进与地方基础教育的交流。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开始试行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高等师范院校应加强校地合作,与地方基础教育增进交流,及时了解中小学基础教育现状,对基础教育做深入研究,鼓励学科教学知识和中学教学接轨,以便于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3.加强教育实践,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师教育特点,高等师范院校要强化教育实践,增加实践环节比重,为师范生搭建更广的实践平台,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以利于在今后的教育实习中迅速适应,实现角色转换;另外要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4.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的业务指导。“有效的指导”是实习支教工作成败的关键,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强有力的指导教师队伍则成为保证有效的指导的关键。高等师范院校要加强校内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吸收既有意愿,又有能力的教师参与进来,深入中小学一线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教研、共同指导实习生;同时要充分依托支教学校资源,聘请当地学校业务能力强、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逐渐形成“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师范生”三位一体的共同体。
总之,尽管顶岗支教实习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均可以通过各方的努力而得以解决。实践证明顶岗支教实习独具中国特色,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一种新的和重要的教育实习形式,必将继续发挥其在教师教育改革中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管培俊.在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A]//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与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
[2]教育部工作简报编写组.各地师范院校积极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EB/OL].(2009-11-25)[2010-05-20].http://www.moe.gov.cn
[3]方江振,索磊.师范生实习支教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应对思路——漳州师范学院实习支教的探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32-135.
[4]史成明,曹健.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瓶颈及其突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79-81.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103258)和校级教研教改课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简介:曹长雷(1981-),男,山东省邹城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