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及解决策略

来源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on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展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途径.课堂提问应包括教师的“提”和学生的“问”两个方面,并且之间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问是活动深入的阶梯、是活动前进的桥梁、是触发思维的引线、是提升觉悟的契机”.教学活动作为师生之间进行双边互动的发展过程,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等特性.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既包括了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提问,也包含了学生的自我提问.众所周知,教师的有效课堂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导火索,能够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活动的开展,还能对教学效能的提升,学生学习素质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学生的个体提问,能够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轨迹”,能够帮助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状态,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便于更好的组织教学.在实际课堂提问中,经常会出现提问“流于形式”,“为了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导致出现“有问无答”、“启而不发”、“提问脱节”的窘况.本文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经常出现的不足以及解决的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1.课堂提问不能“有的放矢”
  提问是教师面向学生,与学生群体进行双边互动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为了提问而提问”的现象,所提出的问题不能紧扣教材内容、不能贴近教学目标、不能凸显教学重难点等,导致所提出的问题,不能有效展现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和教材的主旨,导致学生在思考分析所提内容时,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思考活动.
  2.课堂提问面向少部分学生群体
  “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求,是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来面向所有学生,将“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和要求,将全体学生的进步,作为有效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设置所提问题内容时,不能树立“以生为本”理念,不能将教学目光面向全体学生,导致出现“一头忙、一头闲”的现象发生.同时,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往往为了追求课堂教学容量,将优等生作为提问的主要对象,致使中下等学生不能获得锻炼和实践的时机,不能激发中下等学生群体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并且,缺少中下等学生类型进行展示和思考的时机,导致学生内在情感受到限制和制约.
  3.课堂提问内容缺乏点拨性
  提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疑惑”,引起学生的“质疑”.因此,在课堂提问内容的设置上要凸显提问的“点拨”和“引导”功能.但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内容的设置上,不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态,教材内容的目标要求以及知识点内涵要义等内容,将教学目标要求以及重难点内容和解题策略通过有效的提问内容进行展示,导致教师所提问题“平常”、“平淡”,孤立的提出问题,同时,在提问形式的设置上,部分教师采用单一、单板形式,缺少所提问题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从而使学生整体认知的意识得不到激发,对问题分析的思维出现片面性.
  4.课堂提问难易控制不当
  该种现象在实际课堂提问过程中经常出现.部分教师在提出问题过程中,由于没有领会教材的目标要求,没有掌握教学重难点,在问题的设置时出现“过于容易”或“十分困难”的现象,导致学生不愿思考问题或畏惧学习心理的产生.出现该问题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相脱节,缺少对教材知识内涵要义的深刻研析和对学生学习实情的及时掌握.在提问时要难易适当,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过于“简单”,又不显得“深奥”,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
  二、解决课堂提问误区的有效策略
  1.紧扣教学目标要义,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纲”,教学目标是教材内容的精髓,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总基调”,更是教学策略实施的根本依据.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内容的设置时,要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内容,找出教材内容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要求和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难点,同时,能够结合教学已有经验和学生学习表现,找准教材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和学生学习活动的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在进行提问过程中,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内容,设置具有针对性、概括性和深刻性的提问内容,避免提问内容“流于形式”,使学生在分析、思考提问内容中,领会和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实现学习能力及学习素养的提升和进步.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解答“已知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中,∠A=∠C=90°,∠AED=90°,∠ADE=∠CDF,若DF=5,DC=4,求BE的长.”问题案例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向学生提出了“该问题案例解答的关键是什么?”、“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中的哪个内容进行解答?”、“通过此问题的解答,可以发现,证明三角形相似,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条件?”等问题,这样,学生在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中,分析问题更加具有针对性、解答问题更加高效,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整体性教学策略,是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教师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的根本体现.教师在提问活动中,同样要遵循这一理念要求.众所周知,教师提问的着力点放在优等生身上,会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群体学习的实际情况,在问题的设置上,要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学习展示的机会.同时,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提问的着力点上,尽量向中下等学生身上倾斜,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有关“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内容的提问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情况,在问题的设置上提出“已知直线y=kx+b(k≠0)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下列结论:①k>0,b>0②k>0,b<0③k<0,b>0,④k<0,b<0,正确的序号是什么?”;“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5),(-2,-3)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及“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CD边上一点(与点D不重合).设DP=x,(1)求△APD的面积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写出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等由易到难的内容,同时,在提问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面向中下等学生,让中下等学生能够有更多思考、探究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实现整体性的教学目标要求.
  3.预留学生思维空间,课堂提问要适可而止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经常会出现“满堂灌”和“满堂问”的现象,学生缺少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而学生学习技能和学习素养的提升和树立,是在不断练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时,要提供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的活动空间,要问得适时,问得巧,问得趣,问得有价值,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能力.
  4.注重学生情感激发,课堂提问应平等对话
  教师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但部分教师在提问时,往往会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使学生始终处在“高压”态势下,导致学生学习效能低下.因此,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能居高临下,让学生产生距离感,畏惧提问,害怕提问.应该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注意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的运用,具有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同时,要避免言语的刺伤、态度的轻慢,,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的因势诱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活动、表现、成功的愉悦.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 (215221)]
其他文献
学生学习新知、探析问题的过程,离不开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群体性、互助性,是学习活动的根本特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效能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指导.笔者根据近年来教学体会,就发挥教师主导特性,提升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效能提升,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在小组合作探知新知中双边互动引导  新知内涵的有效掌握,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和根本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后练习辅导过程中,既要结合新课标要求,又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案例,开展行之有效的辅导教学活动,让初中生在有效课外辅导训练过程中,学习效能和学习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一、抓住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层次性课外练习辅导活动  七年级是小学阶段学生类型向初中阶段学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一年级段的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差异性表现的
珍珠为传统的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具有镇惊安神、养阴息风、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等功效,以珍珠粉入方的相关产品在医疗临床和保健美容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以采收的1~5年生淡水珍珠及其珍珠粉为研究对象,并对珍珠层粉和商品珍珠粉进行比较研究,建立了淡水珍珠及其珍珠粉的质量标准及以珍珠蛋白质氨基酸指纹图谱。目的1.建立淡水珍珠及其珍珠粉的质量标准;2.建立珍珠蛋白质氨基酸的指纹图谱;方法1.
近年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一些成绩,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但是仍存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制不健全、动力不足、
Nazarov环化反应是一种构建五元碳环的经典方法,从发现至今,已发展出了不同类型的Nazarov环化反应,并广泛运用于天然产物全合成中。不对称Nazarov环化反应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同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相对于催化不对称Nazarov反应,手性辅基诱导的不对称Nazarov反应具有对底物结构限制少、原子经济性好的优势。因此,发展新型手性辅基诱导的Nazarov环化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还原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