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课堂用语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用的好,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并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投入性。用的不好,效果则相反。 一般而言,课堂用语可以分为:1)赞扬式; 2)鼓励式;3)商量式;4)诱发式;5)补充式;6)追问式;7)归纳式。
第一,作为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这几种形式也一样适用。学生们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表扬的同时提出问题、缺点在哪里,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适时的引导、诱发学生通过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其他相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时的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做补充和归纳,让学生从知识整体的角度更全面的去分析、理解。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技巧也是教师课堂用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提问就是要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要“问”的好,首先教师要明确“问”的目的。要富于趣味性、科学性、针对性,同时要问的适时、适人、适度。例如,在声乐课上,教师会及时的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在体会咬字时,教师会问:“在说话时你咬字是一个什么状态?”学生就会体会,说话时咬字自然、清晰。教师再强调一下口腔的打开,发声位置的统一。就会既有共鸣,又有自然、清晰的咬字。
第三,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学科,嗓音功能本身是人身体所固有的。唱的好听动听的能力是训练的结果。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的。主要靠教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的方法,通过简单、通俗、精练、准确、形象的语言传递给学生。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听学生歌唱时,通过他的歌声进行准确的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科学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逐步调节校正发声肌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在声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这样几点要求:
1.精练准确: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是靠不断的训练得来的。训练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所以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而准,找到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声音的毛病,从而对症下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复杂的理论知识要理解透彻,不要空谈声乐理论,让学生摸不着边际,无重点。
语言要合乎逻辑,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不要用过于专业化的语言,过分强调教师的自我体验。精练准确的教学语言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之上的。声乐教师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 。要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敏锐的听觉,这是教师的基本功。
2.形象的比喻:形象的比喻在声乐教学中尤为重要。声乐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教师形象的比喻就使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了。举例:教师在让学生体会吸气的感觉时,会让学生想象闻花香的感受,所以学生很自然的吸得很深,饱而满。在唱的时候也就是呼气的时候,让学生感觉面前是一面墙,中间缺一块砖。而吸气张嘴唱的时候就体会直接把砖镶进去的感觉。重要的是“镶”字,要直接,不要“找”。要求声音要统一,会让学生体会在原地位置上唱,感觉像一串水滴串成线,每一句都在线上。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学生就会简单而具体的直接体会到教师的要求,从而做出正确的歌唱动作。
3.辩证统一:声乐教师思考方法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听与学是平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如强调声音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喉打开,又要提示声音的集中。靠前唱,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笑肌上提,下颚下松;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口唱,开口音闭口唱等。
通过以上的简单、浅显的论述,就是想说明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减少一些抽象语言的描述,多一些比较具体的、容易理解的、形象的语言,化复杂为简单,化难为易,这就是衡量一个老师是否具有语言魅力的标准!
第一,作为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这几种形式也一样适用。学生们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表扬的同时提出问题、缺点在哪里,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适时的引导、诱发学生通过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其他相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时的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做补充和归纳,让学生从知识整体的角度更全面的去分析、理解。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技巧也是教师课堂用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提问就是要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要“问”的好,首先教师要明确“问”的目的。要富于趣味性、科学性、针对性,同时要问的适时、适人、适度。例如,在声乐课上,教师会及时的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在体会咬字时,教师会问:“在说话时你咬字是一个什么状态?”学生就会体会,说话时咬字自然、清晰。教师再强调一下口腔的打开,发声位置的统一。就会既有共鸣,又有自然、清晰的咬字。
第三,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学科,嗓音功能本身是人身体所固有的。唱的好听动听的能力是训练的结果。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的。主要靠教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的方法,通过简单、通俗、精练、准确、形象的语言传递给学生。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听学生歌唱时,通过他的歌声进行准确的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科学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逐步调节校正发声肌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在声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这样几点要求:
1.精练准确: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是靠不断的训练得来的。训练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所以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而准,找到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声音的毛病,从而对症下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复杂的理论知识要理解透彻,不要空谈声乐理论,让学生摸不着边际,无重点。
语言要合乎逻辑,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不要用过于专业化的语言,过分强调教师的自我体验。精练准确的教学语言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之上的。声乐教师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 。要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敏锐的听觉,这是教师的基本功。
2.形象的比喻:形象的比喻在声乐教学中尤为重要。声乐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教师形象的比喻就使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了。举例:教师在让学生体会吸气的感觉时,会让学生想象闻花香的感受,所以学生很自然的吸得很深,饱而满。在唱的时候也就是呼气的时候,让学生感觉面前是一面墙,中间缺一块砖。而吸气张嘴唱的时候就体会直接把砖镶进去的感觉。重要的是“镶”字,要直接,不要“找”。要求声音要统一,会让学生体会在原地位置上唱,感觉像一串水滴串成线,每一句都在线上。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学生就会简单而具体的直接体会到教师的要求,从而做出正确的歌唱动作。
3.辩证统一:声乐教师思考方法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听与学是平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如强调声音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喉打开,又要提示声音的集中。靠前唱,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笑肌上提,下颚下松;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口唱,开口音闭口唱等。
通过以上的简单、浅显的论述,就是想说明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减少一些抽象语言的描述,多一些比较具体的、容易理解的、形象的语言,化复杂为简单,化难为易,这就是衡量一个老师是否具有语言魅力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