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理解合作中建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86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说”是语言的口头表达方式。通过“说”的多向对话。不但可以实现思维过程的外化,更能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特别是在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说话练习,让学生在多向交流表述中理解和运用概念,能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下面是我用“说话”的方式复习“数的整除”时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摘录如下。以求教于同行。
  
  一、课题引入
  
  课前,我了解到咱们班的同学们个个能说会道,今天我们来发挥大家的特长。用“说话”的方式学习今天的内容——数的整除。
  
  二、复习指导
  
  (一)激活概念
  1、填空。
  最小的自然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10以内最大的奇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5的最小倍数是( ),9的最大约数是( ),7与3的最小公倍数是( )。
  2、按要求填数或写数。
  (1)在24口中的口里填上什么数字。这个数能被2整除?请说明理由。
  (2)你还知道哪些数整除的特征?请分别写出5个你喜欢的能被3、5整除的数,并与同伴交流。
  
  (二)辨析概念
  1、找出下列每一组数中与众不同的数。
  (1)0、5、18、12、879;(2)4、16、27、28、32;
  (3)11、13、2、39、23;(4)100、19、36、9、4;
  (5)7、14、21、25、49。
  (前面三组数集体交流。后面两组数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并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说的话进行评价)
  
  (三)对话概念
  请在下面的卡片中,挑选你喜欢的一组或一个概念。用适当的例子说一句话。
  
  A只能被5整除,日是7的最大公约数,C是10以内的最大的质数,D是5的最小公倍数,E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F最小的质数,G最大的一位合数,日最小的自然数。
  2、设置密码: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设置成密码,让同伴和老师过一把特工瘾,看谁有创意!
  
  (五)建构系统
  你能把我们刚才复习的概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表述出来吗?请大家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小组代表展示并作介绍,学生评价完善)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所得,更多地引导学生谈知识系统的建构和知识概念以外的情感体验)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上面的教学过程,正是基于这一教学理念而设计。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和全方位的交流,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数学概念的内涵。特别是“对话概念”的练习。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更是匠心独运。使得整个课堂发挥了学科与学科间、同一学科不同知识间的整合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都得到了培养,使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得到了具体落实。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分析、对比、概括、推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小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孩子是祖國的未来,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会长大成人,进而影响家庭、社会乃至世界。但在孩子的个人小世界与社会的大世界“接轨”的关键时期,却总有一些“接歪了轨”“走错了路”的情况发生。古今“熊孩子”的表现  《虫鸣漫录》记述:清代一私塾先生因事外出,教导的数名顽童便脱离了约束。其中一人提及前天刚刚看了戏剧《斩包冕》,想要照着戏文演一遍。于是,几名顽童便将隔壁药铺的铡刀偷到了学塾,两人扮演刽子手,扶着铡刀。一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有效质疑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从学生的认知入手,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质疑,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质疑 课堂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47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摘 要]“让学引思”的课堂立足教师的“让”和“引”,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活动和享受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让数学课堂走得更远。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为例,阐述课前引、课中引、课后引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效果。  [关键词]提前介入 智慧引思 主动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9-004
[摘 要]对“平均分”中的两种分法,学生常常不能领悟其实质,尤其是对“平均分成几份”的含义往往理解不到位。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的本质,教师可以巧设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中操作,在操作中明理。  [关键词]平均分;思维;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09-01  “平均分”是除法最基础的知识点之一,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经历“
[摘 要]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 电脑 网络。”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可依托“一对一在线导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推进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使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关键词]网络环境;一对一学习;电子白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
评价改革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重视学生参与,尤其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是当前评价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要求。  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所感、所思、所得与所惑,我尝试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经过持续的探索与实践,我欣喜地发现数学日记可以为数学学习演绎别样的精彩,还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完善。  下面请与我一起走进
[摘 要]课堂真正的主体是儿童。在准备“认识周长”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究竟是要教师教学设计的精彩还是要对儿童的学习真正有帮助?教学究竟应该如何顺应儿童已有经验,怎样理解儿童的学习困难,促进每一个儿童更好更深入地学习呢?  [关键词]儿童数学现实 任务驱动 助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04  如果说一个教
目前,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喜欢写作业,而学生不愿意写作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单调无趣,没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分层的作业;有的即便是层次性不同的作业,但学生缺乏选择的权利,导致很多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而作业有时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依据,由于更多采用的等级制,也让很多学生在作业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怎样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还能让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呢?我多年来对作
课堂评价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有效的评价应注重“过程”与“情感”这两个维度。  一、延迟评价——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课堂评价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1.促进学生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在探究性学习中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