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末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形成,但是和欧洲和北美相比,亚洲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却相对缓慢,建立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自贸区势在必行。中日韩自贸区自2002年在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以来,三个国家在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多次可行性研究与谈判磋商,然而从已经结束的谈判结果看来,自贸区谈判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其间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博弈背景,也有诸多经济因素,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影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消极因素进行分析,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
【关键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影响因素
一、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因素
在领土争端方面,一方面,中国和日本存在着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之争。钓鱼岛争端曾经一度升级,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同时,中日之间还存在东海专属经济区水域之争,日本假借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与中国争夺东海的油气资源,该行为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另一方面,日本和韩国之间也存在着领土争端,双方对独岛(日本称“竹岛”)及其周围的34个岛屿都声称拥有主权,该岛曾在日本入侵朝鲜半岛时被日本占領,二战胜利后日本将朝鲜半岛的管辖权移交给美国,后来韩国政府成立,美国将独岛及其他领土归还给韩国,但日本依然宣称对其拥有主权。
众所周知,日本曾经入侵朝鲜半岛和中国,给中韩两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从甲午战争到后来的“九一八事变”,再到全面侵华战争,日本给中国带来了近半个世纪的战火。和中国的遭遇相似,朝鲜半岛全境在二十世纪初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被殖民统治时间长达三十多年。同中国一样,朝鲜半岛在经历日本殖民统治的三十几年中,饱受奴役之苦,韩国和朝鲜迄今都无法忘却亡国之耻。而令人不齿的是,日本竟然一直不肯正视侵华和侵朝历史。肆意修改教科书,政府高官参拜靖国神社等无耻行为引发了中韩两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中韩两国对历史态度问题一直立场坚定,日本歪曲历史的行为成为中日韩经济合作的一大障碍。
二、敏感产业的过度保护
首先是农业问题。截止到2015年5月,中日韩三国已经经历了自贸区七轮谈判,但还是对实质性的议题没有达成一致,这其中就对各自敏感产业的谈判。在敏感产业中,农业是影响三方达成协议的最大难题。由于地域狭小多山,日本的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加入中日韩自贸区,面对中国这样一个资源大国,日本的第一产业无疑会面临巨大的冲击。无独有偶,韩国对农业的保护程度也非常高,韩国政府同样担心本国的农业会受到中国的冲击。因此韩国国内也对农产品开放问题颇有争议,增大了谈判的阻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占其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较大,而且日本和韩国分别是其第一和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中,若日韩两国不愿在农产品市场的开放问题上进行妥协,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将无法形成,这将会使谈判难度大大增加。
相对于日韩,中国向来保护化工、汽车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也是中国的敏感产业。而在建立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过程中,日韩两国必然要求中国加快这些产业的市场开放步伐。对于中国来说,若在这些领域较短时间内开放市场,大幅削减相关产业的关税,将会对这些产业带来剧烈的市场冲击。综上所述,在接下来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中日韩三国若无法就这些敏感产业达成共识,谈判将会继续僵持下去。
三、外部因素
(一)美国的制约
亚太地区对美国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近年来,美国实行重返亚太的战略布局,一直对中国参与的经济活动比较敏感,美国也在积极贯彻遏制中国的策略。一方面,日本和韩国是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等新的力量崛起的支点和重要工具。所以该地区任何有影响力的、把美国排除在外的经济合作组织对美国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所以美国必然会对自贸区谈判竭力阻扰。另一方面,亚太市场对于美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日韩自贸区成立以后,必定会按照自贸协定互相采取关税上的优惠措施,实现商品劳务的自由化,这对非成员国商品及劳务的输出输入造成不利影响,相当于变相地对非成员国设立了贸易壁垒,美国绝对不会轻易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为维护其在亚太地区原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美国会采取拉拢势力、推动其他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制造混乱等措施百般阻挠自贸区的成立。
(二)TPP和东盟的制约
2015年10月5日,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TPP)协议正式达成。由于美国在亚洲地区强势推进将中国排除在外的TPP,旨在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目前,日本已经加入TPP,韩国政府正在积极探讨(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是否加入TPP的事宜。日本和韩国近期对TPP所带来的利益兴趣大增,而将中国排除在外的TPP势必会牵制日韩两国和中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削弱三国之间原本就很松散的凝聚力。东盟目前虽然是东南亚地区最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但成员的内部分歧严重,使得该组织的地位逐步弱化。中日韩自贸区的成立将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东亚地区的经贸格局,而东盟国家不会眼睁睁看着利益流失,因此将可能转变态度,积极支持并大力推进TPP。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亚太地区是中日韩三国经济活动的中心区域,中日韩三国与东盟国家有着频繁的经济往来,甚至各自与东盟签署了经贸协定。有鉴于此,中国多年来积极参与的由东盟主导的“10+”合作框架面临被架空的危险。中日韩在商讨建立自贸区的同时,如何处理与其他区域经贸安排之间的关系,也是三个国家需要面对的难题。
三、结束语
由于中、日、韩三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况且三个国家地理位置相近,自古以来就有深厚的贸易根基,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具有乐观的发展前景。但三方在面对众多内外部阻碍因素的时候,三个国家都应该以诚相待、妥善处理。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日本,要想让自贸区取得实质性突破,日本必需端正态度,坦然承担历史责任,否则会招致中韩人民的唾弃,也不利于三国贸易的往来。在中国方面,一方面需要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进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钱利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与展望[D].西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2013:41-45.
[2]杨建清,周志林.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障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3 (4):120-124.
[3孙枉斐.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阻力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26-127.
[4]田雪.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问题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
【关键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影响因素
一、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因素
在领土争端方面,一方面,中国和日本存在着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之争。钓鱼岛争端曾经一度升级,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同时,中日之间还存在东海专属经济区水域之争,日本假借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与中国争夺东海的油气资源,该行为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另一方面,日本和韩国之间也存在着领土争端,双方对独岛(日本称“竹岛”)及其周围的34个岛屿都声称拥有主权,该岛曾在日本入侵朝鲜半岛时被日本占領,二战胜利后日本将朝鲜半岛的管辖权移交给美国,后来韩国政府成立,美国将独岛及其他领土归还给韩国,但日本依然宣称对其拥有主权。
众所周知,日本曾经入侵朝鲜半岛和中国,给中韩两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从甲午战争到后来的“九一八事变”,再到全面侵华战争,日本给中国带来了近半个世纪的战火。和中国的遭遇相似,朝鲜半岛全境在二十世纪初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被殖民统治时间长达三十多年。同中国一样,朝鲜半岛在经历日本殖民统治的三十几年中,饱受奴役之苦,韩国和朝鲜迄今都无法忘却亡国之耻。而令人不齿的是,日本竟然一直不肯正视侵华和侵朝历史。肆意修改教科书,政府高官参拜靖国神社等无耻行为引发了中韩两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中韩两国对历史态度问题一直立场坚定,日本歪曲历史的行为成为中日韩经济合作的一大障碍。
二、敏感产业的过度保护
首先是农业问题。截止到2015年5月,中日韩三国已经经历了自贸区七轮谈判,但还是对实质性的议题没有达成一致,这其中就对各自敏感产业的谈判。在敏感产业中,农业是影响三方达成协议的最大难题。由于地域狭小多山,日本的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加入中日韩自贸区,面对中国这样一个资源大国,日本的第一产业无疑会面临巨大的冲击。无独有偶,韩国对农业的保护程度也非常高,韩国政府同样担心本国的农业会受到中国的冲击。因此韩国国内也对农产品开放问题颇有争议,增大了谈判的阻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占其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较大,而且日本和韩国分别是其第一和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中,若日韩两国不愿在农产品市场的开放问题上进行妥协,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将无法形成,这将会使谈判难度大大增加。
相对于日韩,中国向来保护化工、汽车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也是中国的敏感产业。而在建立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过程中,日韩两国必然要求中国加快这些产业的市场开放步伐。对于中国来说,若在这些领域较短时间内开放市场,大幅削减相关产业的关税,将会对这些产业带来剧烈的市场冲击。综上所述,在接下来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中日韩三国若无法就这些敏感产业达成共识,谈判将会继续僵持下去。
三、外部因素
(一)美国的制约
亚太地区对美国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近年来,美国实行重返亚太的战略布局,一直对中国参与的经济活动比较敏感,美国也在积极贯彻遏制中国的策略。一方面,日本和韩国是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等新的力量崛起的支点和重要工具。所以该地区任何有影响力的、把美国排除在外的经济合作组织对美国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所以美国必然会对自贸区谈判竭力阻扰。另一方面,亚太市场对于美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日韩自贸区成立以后,必定会按照自贸协定互相采取关税上的优惠措施,实现商品劳务的自由化,这对非成员国商品及劳务的输出输入造成不利影响,相当于变相地对非成员国设立了贸易壁垒,美国绝对不会轻易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为维护其在亚太地区原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美国会采取拉拢势力、推动其他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制造混乱等措施百般阻挠自贸区的成立。
(二)TPP和东盟的制约
2015年10月5日,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TPP)协议正式达成。由于美国在亚洲地区强势推进将中国排除在外的TPP,旨在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目前,日本已经加入TPP,韩国政府正在积极探讨(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是否加入TPP的事宜。日本和韩国近期对TPP所带来的利益兴趣大增,而将中国排除在外的TPP势必会牵制日韩两国和中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削弱三国之间原本就很松散的凝聚力。东盟目前虽然是东南亚地区最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但成员的内部分歧严重,使得该组织的地位逐步弱化。中日韩自贸区的成立将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东亚地区的经贸格局,而东盟国家不会眼睁睁看着利益流失,因此将可能转变态度,积极支持并大力推进TPP。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亚太地区是中日韩三国经济活动的中心区域,中日韩三国与东盟国家有着频繁的经济往来,甚至各自与东盟签署了经贸协定。有鉴于此,中国多年来积极参与的由东盟主导的“10+”合作框架面临被架空的危险。中日韩在商讨建立自贸区的同时,如何处理与其他区域经贸安排之间的关系,也是三个国家需要面对的难题。
三、结束语
由于中、日、韩三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况且三个国家地理位置相近,自古以来就有深厚的贸易根基,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具有乐观的发展前景。但三方在面对众多内外部阻碍因素的时候,三个国家都应该以诚相待、妥善处理。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日本,要想让自贸区取得实质性突破,日本必需端正态度,坦然承担历史责任,否则会招致中韩人民的唾弃,也不利于三国贸易的往来。在中国方面,一方面需要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进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钱利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与展望[D].西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2013:41-45.
[2]杨建清,周志林.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障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3 (4):120-124.
[3孙枉斐.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阻力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26-127.
[4]田雪.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问题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