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与仿真技术研究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synchronou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GEO SAR)具有超长的合成孔径时间、超高的运行轨道、弯曲的运行轨迹,以及多样的运行方式等特点。相比于低轨(Low earth orbit, LEO)SAR,这些特点使其在地球测绘、自然灾害监测、动目标指示、干涉、差分干涉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然而,由于经典的SAR信号处理理论在GEOSAR系统下已不再适用,这些优势也对GEOSAR系统的实现带来了技术上的挑战。本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在回波仿真、成像处理、对流层传播等方面的影响,对GEOSAR系统的全流程信号仿真与处理展开研究,实现了高精度回波仿真、二维空变成像处理、空时变对流层建模、二维空变误差相位自聚焦补偿,为GEOSAR系统预研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建议。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
  第三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向后向投影(reverse backprojection, ReBP)的高精度回波仿真算法。受到弯曲运动轨迹与地球自转的影响,GEOSAR的回波数据存在着严重的距离向和方位向空变,如何精确高效地实现GEOSAR回波仿真,成为其信号处理研究的基本问题。ReBP算法继承了后向投影(backprojection, BP)算法精度高、对各类SAR系统普遍适用的优点,所生成的回波数据以实测SAR图像为输入,能够精确地反映数据获取过程中由于几何因素、大气传播、获取模式等引入的距离向和方位向空变。通过进一步改进波束投影计算方式,ReBP算法可广泛用于收发分置、超高分辨、中高轨、GEO等多种SAR系统的多模式回波数据仿真。
  第四章,提出了可用于GEOSAR二维空变补偿的距离多普勒-方位向调频尺度变换(Range Doppler-Azimuth Chirp Scaling, RD-ACS)和波方程-三次方位向调频尺度变换(ωK-3ACS)的成像算法。根据GEOSAR回波数据沿距离向和方位向的缓变特性,建立了二维空变的高阶泰勒展开斜距模型。一方面,针对轻度的方位向空变,采用RD-ACS算法进行补偿,即分别通过改进的RD算法和ACS算法补偿数据的距离向和方位向空变;另一方面,针对严重的方位向空变,则采用更为精确的ωK-3ACS算法进行补偿,即分别通过ωK和3ACS算法补偿距离与方位向空变。ωK-3ACS算法首次通过全孔径处理的方式实现了GEOSAR550s超长合成孔径时间下2m分辨率成像处理。此外,本文将二维空变的高阶泰勒展开斜距模型引入BP算法处理流程中,通过优化相位计算、投影计算、数据插值等,降低了计算冗余,提高了算法效率。
  第五章,建立了适用于GEOSAR系统的对流层空时变化模型,并分析了对流层传播对GEOSAR系统的影响。相比于LEOSAR,GEOSAR超长的合成孔径时间和超高的运行轨道会引入更严重和复杂的对流层传播延迟。本文将对流层延迟划分为确定性的背景分量和随机性的扰动分量:一是引入全球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预报模型(Global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2 wet model, GPT2w),在经典的天顶静水延迟和湿延迟模型以及投影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背景对流层延迟的时空变化模型。该模型可以计算合成孔径内任意场景位置对应的背景对流层延迟,以及随雷达位置而变化的斜距延迟。二是引入Mat′ern幂律谱模型和随机走动(Random walk)理论,建立了随机扰动分量的空时变化模型。此外,本文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实验和ReBP回波仿真,分析了对流层延迟确定分量和随机分量对GEOSAR方位脉冲响应、成像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验证了对流层模型及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第六章,通过图像漂移自聚焦算法(Mapdrift algorithm, MDA)与相位梯度自聚焦算法(Phase gradient algorithm, PGA)相结合,首次实现了GEOSAR对流层二维空变误差相位的高精度估计与补偿。首先,基于改进的MDA,通过聚焦图像子带、子块划分,估计了对流层扰动相位的二维总体变化趋势;其次,基于改进的PGA,通过检测聚焦图像中的类点目标,估计了类点目标附近局部相位的精细变化;然后,根据类点目标在场景中的位置坐标,通过插值和最小二乘拟合,进行MDA与PGA估计相位信息融合,从而实现对流层扰动相位的二维空变估计;最后,通过方位向解压缩-相位相乘-方法压缩处理,实现了对流层扰动相位影响补偿。
其他文献
清代中叶以来,《楚辞·远游》为屈原所作的传统说法遭到学者质疑。此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作者论争成为《远游》研究的焦点。本文第一部分对此二百年间《远游》研究史进行了梳理,此阶段《远游》研究由于过分关注作者、创作时代而相对忽视了其作为游仙诗的艺术特色、对后世的影响等。本文第二部分,结合先秦典籍,深入剖析《远游》的思想内容,指出《远游》是一篇以仙游为主干,以道家思想为补充,以五行思想为远游时空框架的体
在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中,使用红外检测仪器诊断被检设备的热故障是一种运用广泛且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方面红外成像仪器与被检设备不接触,具有检测快捷方便、不具侵扰性等特点,不会对被检设备产生物理、化学损伤;另一方面行业主管部门及各单位制定并不断更新红外检测工作的标准及作业指导,方便检测人员学习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电网运维检修的效率。红外图像处理、设备热故障状态诊断、故障区域确定逐渐成为了变电设备日常红外检测工
学位
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通过赋予一些用户选择权,放开售电侧,形成了“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结构。售电公司作为体现市场分工、集结用户资源、分摊市场风险的市场主体,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考虑到售电公司是新兴的市场主体,其理论知识和市场经验对匮乏,论文旨在对售电公司的核心业务——购售电业务的决策过程进行研究。  售电公司购售电决策中的三个核心问题是购电数量、购电组合和售电价格。在竞争性的零售市场中,售电公
学位
电力行业在日常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电力行业始终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在大量历史数据的环境下,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及预测,掌握其内在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对电厂发电量的计划安排、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电网的建设计划等工作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一个准确的预测结果也就成为了能够确保电力系统规划、安全调度以及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就是研究利用大量历史数据进
学位
我国是纺织大国,纺织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织物质量是关键,织物疵点的检测更是重中之重。目前,绝大多数生产线还在用人工进行疵点检测,人工检测的速度慢、效率低,很容易受检测人员的主观影响而漏检和错检。随着机器视觉的发展,纺织行业也开始运用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疵点检测实现自动化,从而达到快速和高效的目的。  如今,国内外学者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和研究成果,但是较为成熟的
学位
目前结构复杂、系统维度大的大规模网络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大规模网络可控性的研究不仅需要判别网络系统是否完全可控,由网络规模大所带来的完成控制过程时间久、效率低等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大规模网络的 K 步可控性研究,通过探讨网络系统达到完全可控状态时的控制步数,对网络系统的可控性能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对于大规模网络的性能分析与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传统的可控性理论为背景,引入能控
组合积分系统广泛存在于各种流程工业中,但关于此类系统的控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对组合积分系统的控制仍采用传统控制算法,将其近似处理为低阶纯滞后过程并实施控制。但传统控制策略需要精确数学模型且存在控制精度低、稳定性较差、无法实现控制量约束等问题;此外,随着能源环境和经济效益要求的提升,对工业控制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因此打破传统控制策略,寻求控制质量更好的组合积分系统先进控制算法十分必要。  广义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和癌症类型的早期脑肿瘤,它起源于胶质细胞。基于深度学习的解决方案在脑肿瘤图像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诊断中是灵活的,但是它没有获得期望的精度。准确有效的脑图像分割对脑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不断致力于提高脑肿瘤分割的准确性,从而临床医生可以完美地进行诊断。  本文利用具有残差块的级联各向异性膨胀卷积神经网络(CNN),将脑肿瘤分为三个层次,即全瘤或水肿、增强型肿瘤和非增强型肿瘤或核
学位
高压直流输电已经成为了我国跨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交直流混合输电的格局已在多个大区电网中形成,其工作机理、运行方式、故障电气特征与传统交流电力系统有很大差异,在故障工况下因交直流系统的相互作用会派生出新的电磁特征。近年来我国电网的运行实践已经表明,这些新的电磁特征在一定条件下会影响交流系统继电保护的判别,并已成为引发交流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引起电磁暂态过程,特别
红外成像目标识别在空间目标监视、导弹制导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远距离小尺寸目标在红外图像中表现为点目标,难以获取目标的纹理结构和形状信息,点目标的识别一直以来都是红外目标识别中的难点问题,此时,提取和分析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序列,提供了获取目标姿态和形状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点目标的识别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辐射强度序列的姿态和形状反演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广泛应用于小行星、空间人工目标特性分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