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PU在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CD45+红系前体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研究

来源 :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bb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以下两部分进行了阐述:
  第一部分:CENPU通过FOXM1调控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背景:
  着丝粒蛋白U(Centromere protein U,CENPU),也称为骨髓增生异常/骨髓性白血病因子1相互作用的蛋白(Myelodysplasia/acute myeloid leukemia factor1 interatingprotein,MLF1 IP)、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潜伏性核抗原相互作用蛋白1(Kaposis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latent nuclear antigen interacting protein1,KL1P1),Cenp-50或Polo盒相互作用蛋白1(polo-box-interacting protein1,PBIP1),是着丝粒的组成性成分,在调控有丝分裂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报道,CENPU可以抑制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启动子活性,而在卵巢癌细胞中,CENPU可调控HMGB2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这意味着CENPU具有抑制或促进基因转录的功能。新近研究表明,CENPU在胶质瘤细胞中高表达,并通过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凋亡促进胶质瘤的生长;在乳腺癌中,CENPU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的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而在前列腺癌中,CENPU的表达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然而,目前有关CENPU在NSCLC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CENPU的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深入研究CENPU在NSCLC中的表达及作用有利于发掘新的肺癌治疗靶点,为提高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新策略。
  方法:
  1.CENPU在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
  (1)采用在线数据库UALCAN分析NSCLC患者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CENPU的表达情况。
  (2)收集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
  (3)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NSCLC患者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CENPU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2.CENPU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
  (1)采用在线数据库PROGgeneV2和Kaplan Meier-plotter分析CENPU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
  3.敲降肺癌细胞中CENPU的表达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
  (1)采用siRNA技术敲降肺癌细胞中CENPU的表达。
  (2)采用CCK-8、EdU染色检测敲降CENPU的表达对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通过PI染色检测敲降CENPU的表达对肺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4.外源性过表达肺癌细胞中的CENPU可促进其增殖能力。
  (1)通过转染CENPU表达质粒外源性过表达肺癌细胞中的CENPU。
  (2)采用EdU染色检测过表达CENPU对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5.CENPU可调控肺癌细胞中转录分子FOXM1的表达。
  6.敲降FOXM1的表达可抑制肺癌细胞增殖。
  7.FOXM1过表达预示NSCLC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采用在线数据库PROGgeneV2和Kaplan Meier-plotter分析FOXM1的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1.CENPU在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过表达。
  (1)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CENPU在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
  (2)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CENPU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与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一致。
  2.过表达CENPU提示NSCLC患者不良预后。
  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CENPU高表达组NSCLC患者的OS和的RFS较低表达组明显缩短。
  3.敲降肺癌细胞中CENPU的表达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
  (1)q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验证转染siCENPU可有效敲降肺癌细胞中CENPU的表达。
  (2)CCK-8及EdU检测结果显示,敲降肺癌细胞CENPU的表达可显著抑制肺癌细胞增殖。
  (3)敲降肺癌细胞CENPU的表达可引起G1-M期阻滞。
  4.外源性过表达肺癌细胞中的CENPU可促进其增殖。
  (1)转染CENPU表达质粒可成功上调肺癌细胞中CENPU的表达。
  (2)EdU染色结果显示,过表达CENPU可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
  5.CENPU可调控肺癌细胞中转录分子FOXM1的表达。
  (1)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在肺癌组织中CENPU与FOXM1的表达呈正相关。
  (2)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降肺癌细胞中CENPU的表达可明显下调FOXM1的表达。
  (3)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降肺癌细胞中FOXM1的表达并不影响CENPU的表达。
  (4)EdU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FOXM1可逆转CENPU敲降所导致的肺癌细胞增殖受抑。
  6.敲降FOXM1的表达可抑制肺癌细胞增殖。
  (1)在线数据库分析发现,FOXM1的表达与增殖指标PCNA及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
  (2)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siFOXM1可有效敲降肺癌细胞中FOXM1的表达。
  (3)EdU检测结果显示敲降FOXM1的表达可抑制肺癌细胞增殖。
  (4)PI染色结果显示敲降FOXM1的表达可抑制肺癌细胞细胞周期的进程。
  7.FOXM1过表达预示肺癌患者不良预后
  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提示FOXM1高表达组患者的OS较低表达组明显缩短。
  结论:
  1.CENPU在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
  2.过表达CENPU提示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3.敲降肺癌细胞中CENPU的表达可抑制肺癌细胞增殖.
  4.CENPU通过调控转录分子FOXM1的表达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
  5.敲降肺癌细胞中FOXM1的表达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
  6.过表达FOXM1提示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第二部分:CD45+红系前体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研究
  背景: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普遍表现出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易出现病毒或细菌感染,且常常合并贫血。恶性肿瘤合并贫血是否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的原因呢?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晚期荷瘤小鼠合并贫血可诱导脾脏髓外造血,产生一群CD45+Ter119+CD71+的红系前体细胞(Erythroid progenitor cell,EPC)。这群CD45+ EPCs约占脾脏有核细胞的15-20%,但具体功能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将着重阐明这群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发掘新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开辟新途径。
  方法:
  1.晚期肿瘤合并贫血小鼠脾脏CD45+ EPC对CD8+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1)在LLC荷瘤后第21天及MMTV-PyMT自发性乳腺癌小鼠20周龄时,采用流式分选小鼠脾脏CD45+ EPC。
  (2)磁珠分选na(i)ve C57小鼠脾脏CD8+T细胞,标记CFSE。
  (3)体外共培养CD45+ EPC及CD8+T细胞。
  (4)共培养3天后流式检测CD8+T细胞的增殖情况。
  2.晚期肿瘤合并贫血小鼠脾脏CD45+ EPC对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
  (1)流式分选晚期肿瘤合并贫血小鼠脾脏CD45+ EPC。
  (2)分选LCMV-CL13感染后第8天脾脏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
  (3)将CD45+ EPC与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混合后与包被抗原肽的靶细胞共培养。
  (4)流式检测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杀伤能力的变化。
  3.分选晚期荷瘤合并贫血小鼠、药物诱导贫血小鼠及新生小鼠脾脏CD45+ EPC进行RNAseq检测及分析。
  (1)分别分选晚期荷瘤合并贫血小鼠、药物诱导贫血小鼠及新生小鼠脾脏CD45+ EPC,分选荷瘤小鼠脾脏MDSC做为参照。
  (2)RNAseq检测及数据分析。
  4.检测CD45+ EPC合成ROS的能力。
  5.阻断ROS通路对晚期荷瘤合并贫血小鼠脾脏CD45+Ter119+CD71+红系前体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
  结果:
  1.晚期肿瘤并贫血小鼠脾脏CD45+ EPC可显著抑制CD8+T细胞增殖能力。
  2.晚期肿瘤合并贫血小鼠脾脏CD45+ EPC可显著抑制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杀伤功能。
  3.RNAseq结果显示晚期荷瘤小鼠来源的CD45+ EPC与脾脏MDSC具有相似的基因转录组。
  4.阻断ROS通路可抑制CD45+ EPC的免疫抑制功能。
  结论:
  1.CD45+ EPC具有抑制CD8+T细胞增殖和杀伤能力的功能。
  2.产生过量的ROS是CD45+ EPC介导的CD8+T细胞免疫抑制的主要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Ls)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感染的病原菌中检出率最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现有的研究报道发现,侵入循环系统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介导机体组织损伤和死亡.外周血单核细胞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感染后病理生理进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小鼠循环单核细胞亚群主要分为炎症性亚群(Ly6ChiCD1
学位
目的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一种极具前途的治疗方式,寻找乳腺癌有效的治疗靶点进行相应的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乳腺癌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内特异的标志性分子为靶点,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并进行有效治疗。所以,寻找有效的肿瘤分子标志物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
学位
背景和目的  针刺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对心脏、视神经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电针足三里可减轻脓毒症及内毒素休克所致急性肺损伤,而电针足三里对肢体缺血再灌注继发的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效应,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本实验通过建立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电针足三里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为临床干预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方法  
目的  对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住院且发热1周以上的14岁以下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儿童中长期发热的临床特征和病因构成。  方法  1.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且发热持续时间>7天的14岁以下住院儿童病例。收集纳入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  2.根据发热时间为分为3组:~14天组、~2
学位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原发性肝癌肝部分切除患者院内感染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肝胆外科择期行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肝部分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硬膜外镇痛组(E组)与静脉镇痛组(I组)。E组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I组采用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评分分
学位
背景和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以神经病理性改变为基础的顽固性疼痛,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常用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但未取得有效的治疗。大量研究已证实miRNAs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对miR-34a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作用机制不断地被揭示,研究表明miR-34a在非肿瘤疾病,尤其是对于慢性损伤
目的  探讨丹酚酸A(Sal 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利用体外糖氧剥夺(OGD)模型和体内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IR),研究SalA对Akt信号通路和胞浆型磷脂酶A2表达的影响,阐明SalA通过Akt信号通路调控胞浆型磷脂酶A2表达的分子机制。  方法  (1)采用线拴法构建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IR)模型。将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MCA
学位
目的:探讨喉罩联合自主呼吸胸科麻醉对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择期行VATS肺大泡缝扎术的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支气管麻醉单肺通气组(C组,n=15)和喉罩联合自主呼吸组(L组,n=15)。两组均以右美托咪定0.3μg/kg提前10min静脉泵注。C组以舒芬太尼0.4μ
学位
大量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与人类生殖健康密切相关,可能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有关,建立不同检测方法,准确测定污染物浓度,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关系。  目的:(1)建立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游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检测方法,分析其浓度分布特征及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联强度。(2)研究血清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复发性流产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探讨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对女性
目的:慢性膝痛是疼痛门诊的常见疾病,约占软组织疼痛性疾病的30%,主要临床表现初起为膝部疼痛、功能障碍,重者会导致关节僵硬和变形,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反复发作,难以治愈。部分慢性膝痛的患者反复经过多种治疗,如关节内注药、封闭理疗,甚至手术治疗等,仍未取得满意效果。在治疗软组织痛症中,银质针导热疗法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逐步被临床医师肯定。然而各个学者在对慢性膝痛的治疗中,由于学术差异与经验差异,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