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皮质胆碱能通路(cortical cholinergic pathways, CCP)受损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的关系,进一步发现PSCI的预测因素。
【方法】
我们前瞻性招募了103例发病在7天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在T2加权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上测量胆碱能通路高信号量表(Cholinergic Pathways HyperintensitiesScale,CHIPS)评分,评估累及CCP病变的严重程度。同时还测量了其他MRI参数,包括急性脑梗死的部位和体积、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的数量、颞叶内侧萎缩(medial temporal lobe atrophy, MTLA)程度和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 WMLs)程度。在卒中后3个月,使用60分钟综合神经心理全套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 mRS)评估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的预后状态,同时还使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反映患者整体认知功能情况,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分别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以及睡眠情况。
【结果】
1.在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有48(46.6%)名,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PSCI-ND)有43(41.7%)名,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 PSD)有12(11.7%)名。其中,最常见损害的认知域为精神运动速度(27.2%)、听觉记忆(25.2%)以及视空间结构(24.3%)。
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患者相比,PSCI组患者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更可能患有卒中病史和房颤病史、CHIPS评分更高、WMLs程度和MTLA程度更严重,HAMD评分更高。
3.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年龄、CHIPS评分和HAMD评分是PSCI的危险因素。趋势性检验分析显示CCP损害程度越重,越容易出现PSCI。
4.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的认知功能状态与不良mRS评分显著相关,PSD患者出现不良功能结局风险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
【结论】
在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累及CCP病变严重程度可能预测卒中后3个月新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且患者的认知状态影响卒中幸存者的功能预后,认知功能障碍越重患者的功能预后结局可能越差。
探讨皮质胆碱能通路(cortical cholinergic pathways, CCP)受损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的关系,进一步发现PSCI的预测因素。
【方法】
我们前瞻性招募了103例发病在7天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在T2加权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上测量胆碱能通路高信号量表(Cholinergic Pathways HyperintensitiesScale,CHIPS)评分,评估累及CCP病变的严重程度。同时还测量了其他MRI参数,包括急性脑梗死的部位和体积、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的数量、颞叶内侧萎缩(medial temporal lobe atrophy, MTLA)程度和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 WMLs)程度。在卒中后3个月,使用60分钟综合神经心理全套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 mRS)评估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的预后状态,同时还使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反映患者整体认知功能情况,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分别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以及睡眠情况。
【结果】
1.在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有48(46.6%)名,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PSCI-ND)有43(41.7%)名,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 PSD)有12(11.7%)名。其中,最常见损害的认知域为精神运动速度(27.2%)、听觉记忆(25.2%)以及视空间结构(24.3%)。
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患者相比,PSCI组患者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更可能患有卒中病史和房颤病史、CHIPS评分更高、WMLs程度和MTLA程度更严重,HAMD评分更高。
3.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年龄、CHIPS评分和HAMD评分是PSCI的危险因素。趋势性检验分析显示CCP损害程度越重,越容易出现PSCI。
4.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的认知功能状态与不良mRS评分显著相关,PSD患者出现不良功能结局风险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
【结论】
在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累及CCP病变严重程度可能预测卒中后3个月新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且患者的认知状态影响卒中幸存者的功能预后,认知功能障碍越重患者的功能预后结局可能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