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基光载射频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f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卫星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星间光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卫星光网络成为了天基骨干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载射频技术是微波光子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利用光载波实现射频信号的透明传输,具有非常高的应用前景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光载射频技术在星间无线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解决激光骨干链路与用户接入微波链路之间无缝融合的问题。天基光载射频技术避免了接收射频信号的电域解调,极大的降低了星载设备的复杂性与成本。
  当前地面光纤光载射频系统主要采用强度调制直接检测体制,具有实现简单、技术成熟且成本较低的特点,适用于地面分布式天线的应用场景。相比于地面的光纤光载射频系统,天基光载射频系统受到自由空间传输和指向误差等因素导致的巨大功率损失,需要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同时,为了满足多用户多业务的传输需求,天基光载射频传输系统需要同时传输多路射频信号,对系统的线性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天基应用环境的特殊需求,实现更好的传输性能,有必要对天基光载射频系统的理论模型、系统设计方案和参数优化进行深入研究。
  论文主要介绍了天基光载射频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模型,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对系统的传输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且对系统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卫星振动和静态偏差角引起的光学天线指向误差进行了理论建模,分析了指向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指向误差引入的功率损失模型同时包括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指向误差,同时也考虑了光学天线静态偏差角的影响。系统性能分析给出了平均射频增益、噪声系数和无杂散动态范围的闭环表达式,研究了系统参数的影响,并且对电光调制器的偏置点进行优化,提出了低偏置技术。最后论文分析了指向误差下系统的中断概率,并且对光学天线孔径的大小进行了优化。
  2.针对多路复用长距离自由空间传输的特殊应用,提出了基于相位调制相干零差平衡检测体制的天基光载射频传输系统。推导了多子带传输条件下系统输出光电流的信号噪声失真比,对系统调制指数和本地振荡光载波的功率大小进行了优化,给出了最优调制指数的理论结果;推导了多子带传输条件下系统射频增益、噪声系数和无杂散动态范围的理论表达式和仿真结果,分析了系统参数的影响并且进行了优化,给出了本地振荡光载波功率的取值范围。
  3.指出了光载波分量是制约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基于科斯塔斯环的双边带载波抑制相干零差检测体制。介绍了光锁相环的基本构成、常见类型和性能比较,分析了选择科斯塔斯光锁相环的理由;给出了系统的理论模型并且对系统信号噪声失真比进行了理论推导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对系统的调制指数进行优化,分析了电光调制器消光比的影响;给出了多子带传输条件下系统射频增益、噪声系数和无杂散动态范围的理论表达式和仿真结果,研究了系统参数的影响并且进行了优化。
  论文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验证的方法对随机指向误差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光学天线需要周期性的校准以减少静态偏差角的影响。在多信道传输条件下,相位调制系统相对于强度调制系统具有更少的交调失真产物,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动态范围。此外,由于光功率放大器受到增益饱和特性的影响,载波抑制调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光功率放大效率,并且可以提高电光调制效率,减少输出光电流中的噪声功率。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载波抑制调制系统相比于相位调制系统可以实现更好的传输性能。
其他文献
电力行业在日常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电力行业始终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在大量历史数据的环境下,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及预测,掌握其内在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对电厂发电量的计划安排、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电网的建设计划等工作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一个准确的预测结果也就成为了能够确保电力系统规划、安全调度以及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就是研究利用大量历史数据进
学位
我国是纺织大国,纺织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织物质量是关键,织物疵点的检测更是重中之重。目前,绝大多数生产线还在用人工进行疵点检测,人工检测的速度慢、效率低,很容易受检测人员的主观影响而漏检和错检。随着机器视觉的发展,纺织行业也开始运用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疵点检测实现自动化,从而达到快速和高效的目的。  如今,国内外学者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和研究成果,但是较为成熟的
学位
目前结构复杂、系统维度大的大规模网络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大规模网络可控性的研究不仅需要判别网络系统是否完全可控,由网络规模大所带来的完成控制过程时间久、效率低等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大规模网络的 K 步可控性研究,通过探讨网络系统达到完全可控状态时的控制步数,对网络系统的可控性能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对于大规模网络的性能分析与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传统的可控性理论为背景,引入能控
组合积分系统广泛存在于各种流程工业中,但关于此类系统的控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对组合积分系统的控制仍采用传统控制算法,将其近似处理为低阶纯滞后过程并实施控制。但传统控制策略需要精确数学模型且存在控制精度低、稳定性较差、无法实现控制量约束等问题;此外,随着能源环境和经济效益要求的提升,对工业控制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因此打破传统控制策略,寻求控制质量更好的组合积分系统先进控制算法十分必要。  广义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和癌症类型的早期脑肿瘤,它起源于胶质细胞。基于深度学习的解决方案在脑肿瘤图像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诊断中是灵活的,但是它没有获得期望的精度。准确有效的脑图像分割对脑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不断致力于提高脑肿瘤分割的准确性,从而临床医生可以完美地进行诊断。  本文利用具有残差块的级联各向异性膨胀卷积神经网络(CNN),将脑肿瘤分为三个层次,即全瘤或水肿、增强型肿瘤和非增强型肿瘤或核
学位
高压直流输电已经成为了我国跨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交直流混合输电的格局已在多个大区电网中形成,其工作机理、运行方式、故障电气特征与传统交流电力系统有很大差异,在故障工况下因交直流系统的相互作用会派生出新的电磁特征。近年来我国电网的运行实践已经表明,这些新的电磁特征在一定条件下会影响交流系统继电保护的判别,并已成为引发交流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引起电磁暂态过程,特别
红外成像目标识别在空间目标监视、导弹制导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远距离小尺寸目标在红外图像中表现为点目标,难以获取目标的纹理结构和形状信息,点目标的识别一直以来都是红外目标识别中的难点问题,此时,提取和分析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序列,提供了获取目标姿态和形状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点目标的识别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辐射强度序列的姿态和形状反演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广泛应用于小行星、空间人工目标特性分析
学位
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synchronou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GEO SAR)具有超长的合成孔径时间、超高的运行轨道、弯曲的运行轨迹,以及多样的运行方式等特点。相比于低轨(Low earth orbit, LEO)SAR,这些特点使其在地球测绘、自然灾害监测、动目标指示、干涉、差分干涉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然而,由于经典的SAR信号处理理论在GEO
片上网络(Network-on-Chip, NoC)作为复杂片上系统(System-on-chip, SoC)的一种新兴的互连与通信架构,当其向更大规模和更复杂化方向发展时,平面多跳有线链路所带来的延时与能耗问题,严重限制了SoC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基于有线/无线混合互连的混合型无线NoC成为当前研究的主流思想。系统模型是研究混合型无线NoC性能的基础;同时,拓扑结构是混合型无线NoC设计的关键内容
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航空以及生命安全等核心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导航对抗的不断升级以及高精度应用领域对抗干扰需求的不断增长,一方面需要提高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减小抗干扰处理引入的测量偏差、提高精度。基于天线阵的干扰抑制技术已成为目前卫星导航接收机最有效的抗干扰手段。论文以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天线阵的应用为背景,针对GNSS天线阵接收机中的干扰抑制和测量偏差补偿两个关键问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