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制一份能够较好地反映HIV/AIDS患者的中医疲乏量表,为我国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评价工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干预。
方法:本研究根据行业内通行的量表编制原理,参照其他有关中医量表的研究过程,结合中国文化特色、语言特点、中医学基本理论、HIV/AIDS疲乏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基于HIV/AIDS的中医疲乏量表的雏形进行设计,通过文献分析形成条目池。通过汇总两轮专家意见,结合病人访谈结果,形成基于HIV/AIDS的中医疲乏量表初表进行预调查,现场调查资料经统计分析(困难度分析、反应特征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克伦巴赫α系数等)后做再次修改,形成基于HIV/AIDS的中医疲乏量表正式量表并进行信效度考核。
结果:1.经过前期的文献调研,形成62个与HIV/AIDS疲乏相关的症状条目池;
2.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3%、100%,结合病人访谈,形成35个条目的基于HIV/AIDS的中医疲乏量表初表;
3.小范围预调查时结合困难度分析、反映特征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29个条目,形成基于HIV/AIDS的中医疲乏量表正式量表,其中伴随躯体症状维度16条,伴随心理症状维度4条,影响因素维度6条,对生活的影响维度3条;
4.总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及分半信度分别为0.902、0.941,各维度克伦巴赫α系数、分半信度均大于0.7,且结合因子分析结果,基于HIV/AIDS的中医疲乏量表的信度及效度良好。
结论:根据正式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基于HIV/AIDS的中医疲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可以为研究HIV/AIDS疲乏提供测量工具及疗效评价指标。
方法:本研究根据行业内通行的量表编制原理,参照其他有关中医量表的研究过程,结合中国文化特色、语言特点、中医学基本理论、HIV/AIDS疲乏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基于HIV/AIDS的中医疲乏量表的雏形进行设计,通过文献分析形成条目池。通过汇总两轮专家意见,结合病人访谈结果,形成基于HIV/AIDS的中医疲乏量表初表进行预调查,现场调查资料经统计分析(困难度分析、反应特征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克伦巴赫α系数等)后做再次修改,形成基于HIV/AIDS的中医疲乏量表正式量表并进行信效度考核。
结果:1.经过前期的文献调研,形成62个与HIV/AIDS疲乏相关的症状条目池;
2.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3%、100%,结合病人访谈,形成35个条目的基于HIV/AIDS的中医疲乏量表初表;
3.小范围预调查时结合困难度分析、反映特征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29个条目,形成基于HIV/AIDS的中医疲乏量表正式量表,其中伴随躯体症状维度16条,伴随心理症状维度4条,影响因素维度6条,对生活的影响维度3条;
4.总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及分半信度分别为0.902、0.941,各维度克伦巴赫α系数、分半信度均大于0.7,且结合因子分析结果,基于HIV/AIDS的中医疲乏量表的信度及效度良好。
结论:根据正式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基于HIV/AIDS的中医疲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可以为研究HIV/AIDS疲乏提供测量工具及疗效评价指标。